梨园深处有园丁:记北京戏曲学校张庆良老师

梨园深处有园丁:记北京戏曲学校张庆良老师

推开北京戏曲学校练功房的木门,总能在晨光熹微时看见一个清瘦的身影。张庆良老师正弯腰为学生们调整水袖的位置,他鬓角的白霜在朝阳下泛着微光,像是落在老戏服上的雪粒。

这位年逾花甲的京剧武生教师,曾是个在胡同里听收音机学戏的野路子。上世纪七十年代末,他揣着补丁摞补丁的练功服考入北京戏校,每天五点就摸黑在水泥地上练毯子功,膝盖上的淤青从未消退过。这段经历让他后来在教学中格外注重基本功,总说:台毯上的跟头,都是练功房地板上的血汗换来的。

在戏校任教三十余载,张庆良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。他会在学生走圆场时突然抛出一把铜钱,要求孩子们在行进中稳稳接住;用竹竿敲击地面打节奏,把枯燥的云手训练变成有趣的韵律游戏。当年那个在崇文门城墙根下偷师学艺的少年,如今成了最懂孩子心思的戏曲园丁。

每逢周末,张庆良的办公室总会飘出胡琴声。他收集了近百张老唱片,从杨小楼的《长坂坡》到李少春的《野猪林》,用老唱机一遍遍放给年轻教师听。有人见他擦拭唱片时戴着白手套打趣:张老师,您这是供着古董呢?他正色道:这是梨园行的魂,得传给后生们。

今年校庆,已经退休的张庆良又被请回练功房。看着镜墙上斑驳的汗渍,他忽然撩起衣摆来了个鹞子翻身,身法依旧利落。窗外的梧桐沙沙作响,恍惚间仿佛听见三十年前那个在晨雾中压腿的青涩身影,正在时光深处与自己遥遥相望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