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访梨园摇篮:北京戏曲学校究竟藏身何处?
寻访梨园摇篮:北京戏曲学校究竟藏身何处?
在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的肌理中,总有些地方藏着传统文化的密码。沿着南二环护城河漫步,当水面倒映出青砖灰瓦的古典建筑群时,老北京人会心一笑:这准是到了万泉寺地界,戏曲艺术的摇篮就藏在这里。
**壹|曲径通幽处**
穿过开阳桥向西,万泉寺400号的朱漆大门总半掩着。门前的石狮被岁月磨去了棱角,门楣上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金字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。这座占地不足百亩的院落,东临辽金城垣遗址,西接北京戏曲博物馆,仿佛被时光特别眷顾,连空气里都飘着若有若无的檀板声。
**贰|七十年传承路**
推开吱呀作响的榆木大门,迎面照壁上出将入相四个大字力透砖石。1952年成立的戏曲学校,从最初借用湖广会馆授课,到如今拥有独立校舍,七十年间走出了沈健瑾、于魁智等梨园名家。教学楼前的老槐树下,依稀可见当年梅兰芳先生示范兰花指时留下的脚印。
**叁|市井中的修行**
每天清晨五点,河边晨练的老人总能听见墙内传来的吊嗓声。学生们在仿古戏台上一招一式地走圆场,水袖翻飞惊起枝头麻雀。食堂飘出的炸酱面香气,与隔壁天宁寺的晨钟暮鼓交织,织就一幅活色生香的京城梨园图。
**寻校指南**
*地铁路线:乘14号线至景风门站C口,沿凉水河步行15分钟可见青灰色院墙
*公交指引:122路、458路中国戏曲学院站下车即达
*特别提示:校门北侧胡同里的京胡作坊,能淘到老师傅手工制作的蛇皮琴
当夕阳为教学楼镀上金边时,晚课学生的唱腔愈发清亮:海岛冰轮初转腾——这婉转的梅派唱腔穿透胡同,惊飞一群白鸽,掠过护城河面,带着千年古都的文脉,飞向更远的天空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