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园新蕊吐芳华:记北京戏曲学院青年讲师段小莉
梨园新蕊吐芳华:记北京戏曲学院青年讲师段小莉
在北京戏曲学院的练功房里,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照在青砖地面上。一位身着练功服的女子正在指导学生走圆场,水袖翻飞间,一句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的唱腔婉转而起。她就是近年来在戏曲教育界崭露头角的段小莉,一位将传统程式化出生命力的80后戏曲教师。
**从江南水乡到京剧殿堂的蜕变之路**
段小莉的戏曲启蒙始于家乡绍兴的社戏舞台。十五岁那年,她以全国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,自此开启了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的学艺生涯。老教师们至今记得,这个江南姑娘为矫正念白中的吴语尾音,每天含着石子练习两个时辰的京白,直到舌尖渗出血丝。
**舞台与讲台的双重淬炼**
2008年,段小莉在毕业大戏《穆桂英挂帅》中反串杨宗保,其独创的翎子生步法将杨家将的英气与少年郎的灵动完美融合。这个创新动作后来被收入戏曲教材,成为身段教学的经典案例。如今在教学中,她常以这段经历启示学生:程式不是枷锁,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密码本。
**破壁者的教育实验**
在《戏曲形体创作》课堂上,段小莉开创性地引入现代舞的重力训练法。学生们发现,传统云手动作配合呼吸节奏练习,竟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空间张力。她的公开课《趟马技巧的力学解析》曾引发学界热议,用物理公式诠释戏曲身段的科学性,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的生机。
这位年轻的戏曲传承者总爱说:我们不是传统的守墓人,而是激活者。去年中秋,她带着学生将《贵妃醉酒》改编成沉浸式园林实景剧,月色下的太液池畔,杨玉环的水袖拂过观众肩头,那一刻,六百年的京剧与当代审美完成了一次惊艳对话。
当问及教学心得,段小莉抚摸着练功房斑驳的把杆笑道:戏曲教育就像熬制老汤,既要守着祖传的秘方,又要懂得适时添新柴。晨光中,她的身影与墙上梅兰芳先生的剧照渐渐重叠,勾勒出戏曲艺术生生不息的传承图景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