滨湖小学戏曲班师资揭秘:这几位老师让传统文化活起来
**滨湖小学戏曲班师资揭秘:这几位老师让传统文化活起来**
在滨湖小学古色古香的艺体楼里,每周三下午都会传出清亮的戏腔。作为全市首个开设全日制戏曲特色课程的公立小学,这里的戏曲班师资配置一直备受家长关注。笔者经过多日走访,带您认识这群用匠心传承国粹的老师们。
**全能教头周雪梅:二十年练就戏曲通才**
梳着利落发髻的周老师总随身带着三样宝贝:褪色的云手谱、磨边的髯口道具包和装着各剧种伴奏的移动硬盘。作为戏曲班创始人,这位省戏曲家协会理事能同时教授京剧、越剧、黄梅戏三门课程。去年她指导的《穆桂英挂帅》选段,让小演员们在市少儿戏曲大赛中包揽金银奖。要让孩子们像玩积木一样接触不同剧种,她独创的模块化教学法让零基础学生三个月就能登台。
**武生教师李振邦:把基本功变成闯关游戏**
注意!这招鹞子翻身要像过山车一样流畅!李老师的课堂永远充满武侠片般的活力。这位出身梨园世家的青年教师,将戏曲程式动作设计成体感游戏:踢腿化作功夫大作战,走圆场变成迷宫挑战赛。他研发的戏曲体能训练系统不仅被兄弟学校引进,更让戏曲班男生报名率提升40%。
**闺门旦传人白露:非遗传承人的现代课堂**
梳着精致贴片头面的白老师,总能用iPad展示不同流派的兰花指差异。作为市级非遗传承人,她将传统口传心授与多媒体结合:用动画分解水袖技法,通过AI换脸让学生体验不同行当妆容。今年端午节,她带领学生创作的戏曲+汉服短视频在社交媒体获百万播放,让不少网友直呼想重回小学上课。
**幕后功臣陈立秋:戏曲理论也能很有趣**
总被误认为体育老师的陈老师,实则是戏曲文学硕士。他开创的戏曲密码课用侦探游戏形式解读戏文:带学生在《空城计》里找兵法谋略,从《牡丹亭》发现古代建筑知识。最近他正带学生筹备校本教材《戏里戏外的语文课》,把生僻的戏曲术语转化成小学生能理解的趣味知识。
这些老师组成的戏曲教育天团还有个特别传统——每月最后周五的反串教学日。这天周老师会示范小生唱腔,李老师则化身青衣教学,师生们在角色互换中打破行当界限。我们教的不是模仿,而是创造。周雪梅老师这句话,或许道出了这个戏曲班连续五年蝉联省艺术教育示范班级的秘诀。
(文/滨湖小学通讯组王雅琴)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