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白求恩在太行山上》:烽火硝烟里的医者仁心
《白求恩在太行山上》:烽火硝烟里的医者仁心
兵和医生的戏叫啥名字来着?——每当有人提起这类题材的戏曲,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太行山间回荡的梆子声。那曲调时而高亢如冲锋号角,时而低回似止血纱布拂过伤口,将我们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。
在太行山深处的战地医院里,一位碧眼白肤的外国医生正俯身检查伤员。子弹在帐篷外呼啸而过,他的手术刀却始终稳健如初。这位加拿大医生白求恩的形象,被晋剧《白求恩在太行山上》刻画得入木三分。当饰演白求恩的演员操着山西方言念白时,台下观众无不屏息凝神——原来国际主义精神,竟能在这方寸戏台上迸发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。
传统戏曲程式与现代战争场景的碰撞尤为精妙。武生演员踩着鼓点翻腾跳跃,不再是演绎古代武将的刀马功夫,而是再现战士穿越封锁线的惊险场面。旦角的水袖化作护士手中的绷带,在急急风锣鼓中上下翻飞,将战地救护的紧张与温情演绎得淋漓尽致。老生唱段里融入了军号旋律,青衣的哭腔中夹杂着炮弹破空之声,这种艺术创新让整台戏既保留戏曲韵味,又充满时代气息。
最令人难忘的是夜渡封锁线这场戏。白求恩带领医疗队转移伤员,众人以戏曲特有的虚拟表演展现跋山涉水。当饰演担架队员的武丑连续三个旋子越过虚拟的封锁沟时,台下爆发雷鸣般的喝彩。这种将战场救护升华为戏曲美学的处理,让观众在感受惊险之余,更体会到艺术化处理的独特魅力。
落幕时分,白求恩用带着晋腔韵味的念白说道:伤员们在等着我们。这句朴实无华的台词,道出了医者跨越国界的人道主义精神。当红绸化作红旗在台上猎猎招展,我们突然明白:所谓兵和医生的戏,唱的不仅是战场上的生死相托,更是人性光辉在至暗时刻的永恒闪耀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