菠萝都里看大戏:潮汕小城的百年梨园情
菠萝都里看大戏:潮汕小城的百年梨园情
在潮汕平原腹地,有座被称作菠萝都的惠来县,这里不仅飘着甜腻的菠萝香,更流淌着悠扬的潮音。当清晨的露水还挂在菠萝叶上,老戏迷们已捧着茶壶往戏台赶——这座被热带水果环抱的小城,藏着岭南戏曲最鲜活的血脉。
一、菠萝园里的百年戏台
光绪年间的县志记载,每逢菠萝采收季,隆江镇总会搭起十丈戏台。蕉叶覆顶的临时戏棚下,果农们卸下满筐金黄的菠萝,先往戏台前摆上三颗最饱满的果子,这是给戏神的供品。潮剧《苏六娘》里六月收成时,菠萝甜如蜜的唱词,至今仍在果园间口耳相传。
老辈人还记得1958年那场特别的露天演出。国营菠萝罐头厂的工人们把竹筐倒扣作凳,看新编现代戏《菠萝花开》。当主角举起道具菠萝时,台下观众纷纷把自家种的菠萝抛向戏台,金黄色的果实雨点般落下,惊得乐队师傅差点丢了椰胡。
二、潮音椰影里的戏魂
潮剧特有的活五调在菠萝园中找到了知音。这种介于降si与还原si之间的特殊音律,恰似海风掠过菠萝叶梢的呜咽。名角姚璇秋在回忆录里写道:在惠来唱《扫窗会》,总能听见观众席传来剥菠萝的沙沙声,倒像是给戏文打拍子。
隆江戏服厂的手艺堪称一绝,他们用菠萝叶纤维混纺丝绸,做出的蟒袍挺括不皱。更绝的是绣娘们以菠萝横切面为灵感,独创出金鳞绣法,在烛光下看,戏服上的龙纹真似菠萝纹路般泛着金光。
三、古调新声焕生机
2019年菠萝文化旅游节上,后生演员们戴着VR头套演《陈三五娘》,全息投影的荔枝换成了漫天飞舞的菠萝。年轻观众举着手机边看戏边扫码打赏,老戏迷却眯着眼嘀咕:黄五娘手里的团扇,分明绣的是凤梨酥图案嘛!
华侨林伯每年清明返乡,总要包场请戏班。他说在泰国种了三十年菠萝,最念想的还是家乡戏台前飘着的菠萝香。去年他捐资重建的菠萝戏苑落成,飞檐上蹲着十二只琉璃菠萝脊兽,月夜下泛着蜜色的光。
当暮色染红菠萝田,戏台前的汽灯又亮起来了。九十岁的鼓师林阿公用菠萝叶卷成哨子,吹出《桃花过渡》的引子。台下阿婆们边削菠萝边跟着哼,果肉上的菠萝眼在月光下眨呀眨的,像是百年戏文落下的标点,记录着这座小城独特的梨园春秋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