菠萝都:在戏曲江湖里拍出新江湖

菠萝都:在戏曲江湖里拍出新江湖

在浙江嵊州越剧团的排练厅里,一位穿着练功服的年轻演员正对着手机镜头唱《梁祝》选段。镜头外,梳着马尾辫的姑娘突然喊停:这段情绪不对,我们要的是破碎感!这个叫菠萝都的团队,正在用短视频重新定义戏曲传播的边界。

一、破壁者:当戏曲遇上短视频

传统戏曲的传播困境像一堵无形的墙。嵊州越剧团团长陈涛记得,三年前在乡镇剧场演出时,台下稀稀落落坐着二十几位老人。这样的场景刺痛了菠萝都的创始人林小满,这位90后越剧演员出身的姑娘,在2021年注册了短视频账号。

他们不是简单搬运演出片段。在《牡丹亭》选段的拍摄中,团队用特写镜头捕捉杜丽娘眼中流转的水袖,用升格镜头放慢折扇展开的瞬间。当杜丽娘唱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镜头突然切换成无人机视角,整个园林在镜头里旋转绽放——这个15秒的短视频,三个月内播放量突破8000万。

二、解构者:在传统里种新芽

菠萝都的改编总能带来惊喜。《白蛇传》里的许仙不再是文弱书生,团队给他设计了带有现代剪裁的改良道袍,在断桥一折中加入街舞元素。这种颠覆性的改编起初遭到老戏迷质疑,但当95后观众在弹幕刷屏这才是新国潮时,传统戏曲完成了它的破圈蜕变。

他们深谙年轻观众的审美密码。在《穆桂英挂帅》的短视频里,团队用赛博朋克风格重构天门阵,电子音效与传统锣鼓点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。当穆桂英的翎子划过镜头,AR技术让虚拟箭雨倾泻而下——这条视频带火了戏曲还能这样玩的话题,播放量超1.2亿次。

三、摆渡人:架起千年的桥

菠萝都的幕后团队像精密运转的瑞士手表。编导组平均年龄26岁,既有戏曲科班生,也有影视专业毕业生。每次创作前,他们要开三轮研讨会:传统派坚持程式规范,创新派主张颠覆再造,最后总能碰撞出令人拍案的火花。

这种创新不是无根之木。在改编《红楼梦》时,团队特意请来红学家把关,把黛玉葬花的典故拆解成12个文化知识点,藏在短视频的每个细节里。当观众为唯美画面点赞时,不知不觉就记住了花冢的文化内涵。

如今,菠萝都的账号粉丝突破2000万,每条视频平均带动30万人搜索戏曲知识。更令人惊喜的是,他们的线下演出票总在开售3分钟内售罄,观众席上坐着大量举着应援灯的00后。这或许印证了林小满常说的话:戏曲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,而是流动的江河。我们要做的,就是为这条江河开凿新的支流。在传统与潮流的碰撞中,菠萝都正在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戏曲传奇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