菠萝与戏曲的奇妙邂逅:那些年戏曲舞台上的热带风情

菠萝与戏曲的奇妙邂逅:那些年戏曲舞台上的热带风情

提到菠萝,人们总会联想到热带果园里金灿灿的果实,却鲜少有人知道这枚热带水果与戏曲艺术竟有着不解之缘。在传统戏曲的长河中,菠萝不只作为道具点缀舞台,更化身为独特的文化符号,在多个剧种中绽放异彩。

**粤剧《菠萝蜜传奇》的甜蜜密码**

岭南大戏院曾上演过一出轰动羊城的粤剧《菠萝蜜传奇》。这出由南海八和班社创排的新编神话剧,巧妙地将菠萝蜜的别称菠萝融入剧情。剧中南海龙女化身菠萝仙子,头戴缀满鎏金菠萝纹样的点翠头面,手持以广绣工艺特制的菠萝形令旗,与凡人书生展开一段仙凡奇缘。该剧首演时,戏院特意在观众席间悬挂新鲜菠萝,清甜果香与悠扬梆黄声交织,成为老戏迷津津乐道的梨园佳话。

**潮剧《双菠萝记》里的忠义图腾**

潮汕地区流传着一出鲜为人知的传统剧目《双菠萝记》。这出明代传奇剧以菠萝为信物,讲述潮州总兵之子与疍家女的爱情故事。剧中定情信物双菠萝由锡器打造,表面錾刻潮州八景图案,菠萝叶片可开合的设计暗藏密信机关。更绝妙的是,菠萝的潮语发音ong-lai与旺来谐音,成为贯穿全剧的吉祥符号。该剧在武戏编排上独具匠心,将菠萝形状融入兵器设计,双头菠萝枪的招式套路至今仍是潮剧武生必修课。

**闽剧《菠萝贡》中的海丝记忆**

福州三坊七巷的百年戏台上,闽剧传统折子戏《菠萝贡》每年端午必演。这出源自清代的外贸题材短剧,再现了福州港万国来朝的盛况。剧中波斯商人进献的镀金菠萝贡品,实则暗藏机关,菠萝叶片旋转可现出微型水密隔舱福船模型。演员运用福州官话与波斯语夹杂的独特念白,配合菠萝开花身段程式,将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演绎得妙趣横生。后台老师傅透露,菠萝造型头冠的制作需历经十八道工序,仅贴金箔就要耗费整整七日。

这些深藏在梨园深处的菠萝印记,恰似传统戏曲长河中的颗颗明珠。当热带水果遇上百年戏韵,碰撞出的不仅是舞台上的奇思妙想,更折射出戏曲艺术包容万象的文化胸襟。下次走进戏院时,不妨细品那些藏在唱念做打间的果香戏味,或许能发现更多妙趣横生的戏曲密码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