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园异闻录:菠萝到底有没有唱过戏?
梨园异闻录:菠萝到底有没有唱过戏?
最近在戏曲论坛里,菠萝演过什么戏的话题突然火了。这个看似无厘头的提问,实则暗藏玄机——在京剧行当里,确实存在一个与菠萝有关的传奇故事。
**一、老票友的秘闻**
去年夏天,我在长安大戏院后台偶遇八旬高龄的琴师王世昌。老人摩挲着老月琴说:你们年轻人不知道,早年间确实有个'菠萝'。据他回忆,上世纪五十年代,天津卫有个唱武丑的艺人,本名薄乐山,因为头型奇特似菠萝,又擅演《三盗九龙杯》这类诙谐戏码,被戏迷们唤作薄乐儿,后来以讹传讹成了菠萝。
**二、藏在戏单里的线索**
在天津戏曲档案馆尘封的档案中,1948年11月3日中国大戏院的戏单显示:压轴戏《时迁盗甲》由薄乐山出演。更妙的是同期《申报》剧评写道:薄老板身轻如燕,头戴金线编织的菠萝纹盔头,于梁柱间翻腾似陀螺旋转,堪称津门一绝。这或许就是菠萝之名的真正由来。
**三、消失的绝活**
老辈人相传,菠萝独创的陀螺旋绝技,能在三张叠起的八仙桌上连转十三圈不落地。1956年天津举办绝活汇演时,他本要展示此技,却因突发中风未能成行。随着老艺人相继离世,这套身法已成梨园传说中的断头技。
**四、新时代的演绎**
有趣的是,去年天津青年京剧团新编武戏《火焰山》中,饰演红孩儿的武丑演员特意设计了一顶火焰纹菠萝冠,在抖音平台获得百万点赞。有网友评论:这才是现代版'菠萝'该有的范儿!传统与创新的碰撞,让这段梨园轶事焕发新生。
从老戏单的墨迹到短视频里的点赞,关于菠萝的传说始终在戏迷口中流转。或许这正是戏曲的魅力——在虚实相生间,让每个时代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梨园传奇。下次您若在戏院听到有人提起菠萝,不妨会心一笑,这流传半世纪的江湖切口,藏着多少代艺人的悲欢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