菠萝戏:闽南乡音里的酸甜人生

菠萝戏:闽南乡音里的酸甜人生

在闽南地区的庙会戏台上,总会飘来阵阵酸甜果香。这不是小贩叫卖的菠萝蜜,而是用闽南语唱念的菠萝戏——一种将水果的酸甜滋味融入唱腔的地方戏曲。

这种民间戏曲发源于漳州诏安,当地果农在菠萝丰收时节自编自演庆贺剧目。老艺人李金水回忆,他祖父那辈人常在菠萝田里对唱:日头曝曝菠箩甜,雨水渥渥叶青青,用拖长的尾音模仿菠萝叶在风中摇曳的姿态。最特别的要数削菠曲,演员边削菠萝边唱曲,刀光流转间果皮不断,唱到金甲层层剥未尽时,菠萝正好削完最后一刀。

菠萝戏的伴奏也别具匠心。老班主们用晒干的菠萝叶制成菠笛,吹奏时能发出清亮的颤音。打击乐手敲击空菠萝罐,不同大小的罐子能发出咚咚梆梆的音色变化。2015年厦门非遗展演时,台湾歌仔戏名角许亚芬看完菠萝戏后惊叹:原来水果也能唱出人间百味。

这种草根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其即兴特质。戏班每到新村落脚,必先尝当地菠萝。若果实偏酸,当晚便多演《酸菠记》这类家长里短的苦情戏;若清甜多汁,则上演《金菠良缘》等喜庆剧目。2018年台风山竹过后,诏安戏班连夜编排《风打菠不倒》,用诙谐唱词鼓舞灾后重建的乡亲。

如今在厦门中山路的骑楼下,仍可见银发票友围坐品戏。他们手捧菠萝蜜,听台上唱人生如菠有酸甜,和着板眼轻轻叩击果壳。这延续百年的酸甜韵律,早已成为闽南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