琼岛飘香菠萝韵——海南琼剧中的菠萝情结

琼岛飘香菠萝韵——海南琼剧中的菠萝情结

在海南文昌的田间地头,每当金黄色的菠萝成熟时节,总能听见悠扬的琼剧唱腔与果农的欢笑声交织成趣。这片盛产菠萝的热土上,琼剧与菠萝早已结下不解之缘,孕育出独具海岛风情的戏曲记忆。

一、果香浸润的琼剧记忆

20世纪50年代的文昌老戏班,总爱在幕间休息时分享自家种的菠萝。老艺人王德昌独创的菠萝腔,正是某次品果时突发的灵感——他将菠萝清甜的回甘转化为唱腔中的婉转尾音,在《搜书院》谢宝哭灵一折中,用略带沙哑的颤音唱尽人间悲苦,恰似熟透菠萝的醇厚滋味。

在琼剧传统剧目《红叶题诗》中,侍女手持铜盘托着雕花菠萝出场,这个细节源自海南旧时婚俗。道具师会特意选用未熟透的菠萝,让果皮青黄相间的纹理在舞台灯光下,呈现出水墨画般的晕染效果。

二、菠萝田里的梨园春秋

文昌东路镇的露天戏台旁,至今保留着三棵百年菠萝蜜树。上世纪三十年代,琼剧名旦林道修在此演出《梁祝》时,突遇暴雨。观众自发摘下阔叶遮挡戏台,艺人们冒雨唱完全本,菠萝蜜叶上的雨滴声竟与椰胡声浑然天成。自此,每逢新戏首演,班主必采三片菠萝叶供奉戏神。

琼剧武生陈育明曾回忆,年轻时在菠萝园练功,发现赤脚踩在菠萝叶割过的土地上,能练就独特的矮子步。这种融合了海岛劳作身段的步法,后来成为《张文秀》中夜盗一折的经典动作。

三、金果新声续前缘

2019年文昌国际菠萝节上,新编琼剧《金果谣》采用AR技术,让虚拟的菠萝仙子与真人演员对唱。舞台设计者从菠萝表皮汲取灵感,用六边形模块组合成可旋转的立体布景,每个模块都能投射出不同的琼剧脸谱。

年轻编剧陈小岛创作的实验剧《菠萝核》,将废弃果核打磨成乐器。经过特殊处理的果核能发出类似琼剧梆子的声响,配合电子音乐重新演绎《狗衔金钗》经典唱段,在巴黎世界非遗展演中引发热议。

从田间野台到现代剧场,琼剧与菠萝的缘分仍在续写。当新摘的菠萝在戏台边飘香,老票友仍能辨出哪个唱段用了青果腔,哪个身段藏着菠萝步。这种渗透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,恰似菠萝蜜的黏液,越是历经岁月,越是缠绵不断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