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戏迷的私藏清单:这些节目藏着戏曲的黄金年代
【老戏迷的私藏清单:这些节目藏着戏曲的黄金年代】
妈,遥控器给我换个台呗!二十年前的夏夜,我总在晚饭后和母亲抢电视遥控器。直到某天无意间按到《空中剧院》,屏幕里水袖翻飞的程派青衣让我突然挪不开眼。原来,那些被我们忽视的戏曲节目里,藏着无数令人拍案叫绝的绝活。
**一、黄金时段里的戏码头**
央视戏曲频道的《空中剧院》堪称戏迷们的春晚,每周六晚七点半准时开锣。去年重阳节特别节目里,83岁的尚派传人王艳秋重现《昭君出塞》的圆场功,踩着三寸厚底鞋在台毯上走出行云流水的水上漂,让年轻观众直呼这腰腿功夫吊打健身房私教。
地方卫视的戏曲节目更是百花齐放。河南卫视《梨园春》开播27年,愣是把豫剧唱成了流量密码。去年中秋夜,当00后网红小潘潘用戏腔改编《探清水河》,直播间瞬间涌入百万观众,满屏弹幕都在刷这才是国潮该有的样子。
**二、手机里的新科班**
B站跨年晚会上,裘派花脸名家孟广禄与虚拟歌姬洛天依同台演绎《定军山》,传统髯口遇上赛博朋克灯光,这段混剪视频三天播放破千万。年轻人开始在弹幕里科普西皮流水和二黄导板的区别,评论区俨然成了移动的戏曲大讲堂。
抖音戏曲变装挑战赛更掀全民热潮。上海戏剧学院95后学员@刀马旦小薇,凌晨在练功房录制的云手转身教学视频,带动百万网友跟着比划。有网友调侃:以前觉得看戏是老大爷的专利,现在刷短视频学甩水袖,我妈都说我颈椎病好了。
**三、藏在节目单里的门道**
真正懂行的戏迷都守着天津卫视《国色天香》。这档戏曲真人秀不搞流量明星那套,每期请来的都是各省市院团的镇团之宝。去年总决赛,汉剧大师李仙花示范的翎子功堪称绝活——两根两米长的雉鸡尾翎,在她颈间能走出8字纹,评委席上的京剧名家王珮瑜当场起立鼓掌。
而深谙传播之道的《最美中国戏》,直接把录制现场搬进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。当昆曲《牡丹亭》的笛声在慈禧太后听过的戏台上响起,弹幕里飘过一句神评论:杜丽娘要是穿越到现在,估计能成顶流UP主。
**戏台永不落幕**
某次探班北京长安大戏院,撞见00后武生演员陈艺心在后台压腿。问及为何选择这行,她撩起裤腿露出满腿乌青:去年在《擂响中华》失误摔了台,是观众席里白发戏迷带头喊的'再来一个',让我读懂了这个行当的魂。
从收音机里的咿呀声到手机里的4K直播,变的只是载体,不变的是那抹勾人魂魄的眼波流转。下次换台时若遇到戏曲节目,不妨停留片刻——那些穿越千年的唱腔里,藏着我们未曾察觉的文化DNA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