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寻亳州戏曲剧院:老城里的梨园雅韵

【探寻亳州戏曲剧院:老城里的梨园雅韵】

亳州戏台搭在哪?这是许多外地戏迷初到药都常问的问题。这座以华佗故里闻名的皖北古城,不仅飘散着中药的清香,更在街巷深处藏着一处传承百年的戏曲殿堂。

穿过北关历史街区的青砖灰瓦,循着隐约传来的梆子声,在花戏楼大街与永安路交汇处向东百米处,一座飞檐翘角的仿古建筑映入眼帘。门楼上亳州戏曲剧院六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门前两尊石狮镇守,朱漆大门半掩间,仿佛随时会走出个水袖轻扬的杜丽娘。

这座2013年重修的剧院,前身可追溯至清末的大观茶园。老亳州人至今记得,当年园子里能摆下三十六张八仙桌,茶香混着泗州戏的唱腔,能飘过涡河传到对岸。如今新剧场虽添了现代化设施,却特意保留了旧时茶楼的格局——观众席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两层回廊间,坐在这里听戏,恍若穿越时空回到了百年前的民间戏园。

若是驱车前来,导航定位谯城区永安街12号最为精准。剧院正门斜对面就是曹操运兵道景区停车场,每逢周末看戏高峰,建议提前半小时到场。乘公交的戏友可搭乘5路、16路至花戏楼站,沿永安路步行约8分钟即到,沿途还能顺道欣赏明清老街的风貌。

剧场每周五晚的惠民演出堪称城市一景。七点未到,检票口便排起长队,既有拄着拐杖的老票友,也有带着孩子感受传统的年轻父母。最近剧院推出夜游亳州套票,看完《五女拜寿》还能凭票根半价游览华祖庵夜景,倒是把传统文化体验串成了特色旅游路线。

散场时若意犹未尽,不妨拐进剧院后巷的梨园茶社。这里原是演员们卸妆后小聚的场所,如今开放成戏迷交流地。点一壶亳菊茶,听着老琴师即兴拉段二夹弦,窗外月光正好洒在永安街的青石板上,恰似戏文里那句:良辰美景奈何天,赏心乐事谁家院?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