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山中学戏曲社团:青春舞台上的戏中人

博山中学戏曲社团:青春舞台上的戏中人

说起博山中学的戏曲社团,那可是校园里的一股清流。每周四下午五点半,科技楼三层的排练室总会飘出悠扬的胡琴声,间或夹杂着清亮的吊嗓声。这个成立于2016年的社团,已经让300多名学生体验到了水袖翻飞的别样青春。

**一、曲艺传承有妙招**

社团指导老师李婉君是京剧程派传人,她把枯燥的基本功训练变成趣味闯关游戏。青衣组正在攻克'云手十八式',花脸组在比赛'虎跳接旋子',每次达标都能解锁新行头。高二(7)班的张子涵边说边比划着兰花指,她去年在市级戏曲比赛中凭《天女散花》获得最具潜力奖。

**二、校园里的戏曲密码**

课间操时段常能听到改编版《定军山》唱段:这一封书信来得巧,课间活动安排好。社团成员把数学公式编进京剧念白,用昆曲唱腔演绎古诗词。去年校庆晚会上,融合街舞元素的《新贵妃醉酒》赢得满堂彩,视频在B站点击量突破10万+。

**三、戏服背后的成长故事**

初三(3)班的王梓轩刚入团时连台词都背不全,现在能完整演绎《林冲夜奔》的整套身段。每次穿上厚底靴,就觉得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。这个曾经腼腆的男生,如今已带着社团走进社区敬老院演出7次。

戏曲社的储物柜里整齐叠放着37套手绣戏服,最老的那件蟒袍已经陪学生上过省级电视台。每周的戏曲茶话会上,抹着油彩的少年们讨论着如何用抖音传播非遗文化。当问及未来规划,社长陈雨桐眼睛发亮:我们正在排演原创校园剧《粉墨青春》,要让传统戏曲和00后对话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