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神爷爱听哪出戏?老戏迷们藏着这些秘密
财神爷爱听哪出戏?老戏迷们藏着这些秘密
戏台前的香炉青烟袅袅,红烛高照,锣鼓声里藏着老辈人说不完的讲究。江南某镇的老庙祝李伯常说:正月里迎财神,戏班子不唱对曲目,财气都跟着戏文跑了。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,台州黄岩的老戏台至今保留着财神点戏的习俗,每年正月初五开锣前,班主必要焚香三炷,请财神爷亲自点戏。
一、文财神爱雅韵武财神喜铿锵
苏州拙政园的昆曲堂会上,水磨腔里藏着文财神的偏好。戏迷们发现,但凡唱《牡丹亭·惊梦》,后台的财神像前香灰总是结成元宝状。老琴师王师傅透露:杜丽娘'原来姹紫嫣红开遍'的唱词,暗合'花开富贵'的吉兆,文财神最喜这般婉转雅致。
北方的关帝庙前却是另一番景象。山西运城解州关帝祖庙的守庙人记得清楚,某年庙会请来梆子戏班唱《单刀会》,演到关公横刀立马时,供桌上的长明灯突然爆出灯花,老人们都说这是关老爷听得尽兴。自此,晋商们祭财神必点这出忠义大戏。
二、戏文里的财富密码
徽州商人最懂戏文里的生意经。歙县许氏宗祠的砖雕上,至今保留着《连升三级》的戏文场景。这出讲述穷书生高中状元的戏,在明清时是徽商必点的吉祥戏。老辈商人说:'三级跳龙门'的戏词,比算盘珠子还吉利。
闽南的酬神戏更有意思。泉州商人林阿公开设厂时,特地请高甲戏班连演三天《郭子仪拜寿》。七子八婿满床笏的排场,在闽南话里谐音七子八婿满仓库,这出戏成了当地商界秘而不宣的彩头。
三、梨园行里的财神秘辛
京城老戏班传着个规矩:开箱戏必唱《天官赐福》。京剧名丑萧长华曾回忆,某次在天津卫唱堂会,东家要求加演《摇钱树》,结果次日竟真在戏台角落捡到一枚光绪通宝。自此梨园行多了条不成文的规矩——唱财神戏后台要留财路。
上海大世界的魔术戏法班更有趣。他们演《刘海戏金蟾》时,金蟾道具里总要塞满金箔纸。班主说这是老上海钱庄老板们传下的规矩,金箔飞舞时要说金蟾吐财,四方来贺,这样财神才会把戏法变成真财运。
夜戏散场时,老庙祝李伯总爱念叨:财神爷听的不是戏,是人间烟火气。这话倒也不假,宁波天一阁里藏着的明代戏本上,财神画像旁题着金声玉振聚宝盆,宫商角徵招财调。原来千百年来,人们早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,都谱进了献给财神的曲牌里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