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神爷最爱看戏?老戏班后台藏着这些秘密
财神爷最爱看戏?老戏班后台藏着这些秘密
农历正月初五的鞭炮声里,戏台上的锣鼓点总比往日更响。老戏迷都知道,这天给财神爷唱戏有讲究。相传清末京城有个戏班,每逢破五必演《龙凤呈祥》,班主偷偷在后台供着糖瓜和元宝,后来竟成了梨园行的不成文规矩。
一、戏台上的财神密码
赵公元帅坐正堂,招财童子列两旁,这句戏词在南北戏班口口相传。老艺人说,财神爷看戏最讲究彩头,开台前必用朱砂笔在戏单上画金元宝。天津杨柳青年画里,财神爷手持的玉如意,正是照着戏台上的道具描摹的。
京韵大鼓《财神到》里藏着玄机:金銮殿上摆金砖,金砖底下压金蟾,每唱到此句,演员必要跺三下台板。苏州评弹名家蒋月泉回忆,早年江浙戏班在财神戏开演前,总要把算盘珠抹得锃亮,说是能让财路打得响。
二、五路财神各有心头好
正财神赵公明最爱看武戏,《定军山》里黄忠的靠旗要插金线,关公戏的青龙刀得缀红绸。这事有来历:光绪年间,京城广和楼唱《华容道》,关公刀头的红绸意外脱落,当晚戏班竟遭祝融之灾。
文财神比干看戏讲究文雅,昆曲《牡丹亭》的杜丽娘扮相要戴点翠头面,据说比干就爱那抹水蓝色。山西票号掌柜们最懂这个门道,正月里请戏必点《游园惊梦》,还要给旦角塞翠头红包。
偏财神五路神的口味最刁钻,福建高甲戏《五路追财》里,五个丑角要同时翻三十六个筋斗。老辈人说,光绪某年泉州打城戏班少翻了一个,当年全城商号竟都亏了本。
三、戏班后台的财神秘辛
上海天蟾舞台有个百年规矩:财神面具绝不用第二次,每个都要请城隍庙道士开光。梅兰芳回忆录里写,民国时某戏班用了旧面具,结果连演三场《摇钱树》都下雨,后来班主连夜重金请了尊鎏金面具。
川剧变脸大师彭登怀透露,变财神脸谱时要默念金银满斗,手法要比普通脸谱快三倍。这讲究源于清代,当时有个戏子变脸慢了半拍,看戏的盐商当场犯了心绞痛。
黄梅戏老艺人严凤英曾说起,演《天仙配》里的织绢一段,七位仙女要暗数金线数目。某年安庆唱堂会,班主故意少织了一根金线,结果东家的当铺当月就遭了贼。
戏台下的供桌上,三牲果品间总摆着金箔裱的戏折子。老北京戏楼管事的说,这是给财神爷点的私房戏,凡人看不见的场次里,赵公元帅正捋着长髯品《满床笏》呢。这些梨园掌故,比戏文更耐人寻味,藏着中国人对财富最质朴的祈愿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