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在教学楼里的小戏台——彩虹小学戏曲班探班记

【标题】藏在教学楼里的小戏台——彩虹小学戏曲班探班记

妈妈快看!这个姐姐的袖子会飞!

上周三下午路过彩虹小学礼堂,恰巧撞见一群梳着双抓髻的孩子在台上排练《天女散花》。水袖翻卷的瞬间,我的女儿突然攥紧我的衣角,眼睛亮得像缀满星星的幕布。

这抹惊艳让我决定探访彩虹小学的戏曲兴趣班。沿着贴满戏曲脸谱的走廊走到三楼,尚未推开排练室的门,就听见竹笛声里裹着脆生生的童音:海岛冰轮初转腾——

1.卸下高冷的戏曲课

来,把兰花指想象成蝴蝶翅膀!隔着门缝望见,二十几个套着练功服的孩子正跟着老师摆身段。教戏曲的苏老师原是省剧院的刀马旦,此刻却半蹲着给个小男孩纠正云手姿势:大圣翻跟斗前也得先学压腿呀。

最让我意外的是课堂氛围。孩子们用彩色皮筋缠在手腕上区分生旦净丑,把髯口当胡子互相打趣。课间休息时,有个扎哪吒头的小姑娘跑来问我:阿姨要听我用戏腔背《春晓》吗?说着就咿咿呀呀唱起来,末了还得意地展示衣袖里藏的糖果——原来这是老师奖励正确发声的秘密武器。

2.藏在细节里的传承匠心

教室后墙贴着的课程表透露着巧思:每周三的水袖游戏日要带两条长毛巾,每月底的戏妆体验日允许涂口红。玻璃柜里陈列的不是奖杯,而是褪了色的绢花、磨破的厚底靴,每件都挂着姓名牌:2019届朵朵的第一次登台头面。

苏老师从抽屉里翻出本泛黄的册子,密密麻麻记着每个孩子的戏曲成长日记:小胖完成第一个侧空翻的日期、萱萱学会《卖水》选段用的课时数。翻到最新一页,贴着张歪扭的铅笔画——穿戏服的小人儿举着话筒,旁边标注:我教外婆唱《女驸马》。

3.比掌声更珍贵的收获

正逢期末汇报演出,礼堂里挤满了举着手机录像的家长。台上小演员们的水钻头饰在追光下明明灭灭,台下却传来此起彼伏的咳嗽声——原来孩子们特意为感冒的班主任改编了《智取威虎山》选段,把甘洒热血写春秋改成了多喝热水写春秋,惹得老教师边擦眼泪边找纸巾。

散场时听见两位奶奶闲聊:我家皮猴学了戏,现在吃饭都端着碗转碗边儿。可不是,上次背课文直接来了段韵白......

暮色中回望教学楼,三楼的窗棂上还晃动着甩水袖的影子。或许正如苏老师说的,他们不是在培养小票友,而是想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——哪怕这个舞台,暂时只是教室里的三尺讲台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