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秘仓头乡网红打卡地藏在老戏台边的抖音戏曲店终于被我找到了!

【探秘仓头乡网红打卡地】藏在老戏台边的抖音戏曲店终于被我找到了!

穿过仓头乡集市往南走,看见那棵三百年的老槐树就右拐......坐在三轮车上的王大爷话还没说完,车子突然颠簸着拐进一条青砖巷子。斑驳的砖墙上,生旦净末丑的戏曲脸谱涂鸦扑面而来,红绸带缠着的老式木门吱呀作响,门楣上梨园春色四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忽明忽暗——这里就是最近让十里八乡戏迷们踏破门槛的抖音戏曲店。

推开厚重的木门,扑面而来的不是想象中的檀香,而是一股淡淡的油墨味。四十平米的店铺里,三面墙错落挂着各色戏曲行头:金线绣的蟒袍在玻璃罩里流光溢彩,旦角的水钻头面在射灯下碎星点点,最惹眼的要数当间那套齐人高的武生靠旗,据说这是店主特意从省剧团收来的老物件。

您可别小看这杆花枪,正在给凤冠补珠子的老板娘李春娥突然抬头,手里的镊子点了点墙角,前儿个豫剧团来拍《穆桂英挂帅》,光租这套行头就给了八百。话音未落,她身后传来咔哒一声快门响——两个穿着汉服的姑娘正对着手机跳《女驸马》选段,水袖扫过玻璃柜台,惊得展示柜里的泥塑关公像都晃了三晃。

要说这店的玄机,还得看西墙那排不起眼的木柜。掀开第三层暗格,整整齐齐码着三百多个牛皮纸包,每个都用工笔小楷写着西厢记·拷红牡丹亭·游园——这都是店主儿子从老艺人手里收来的绝版曲谱。上个月有戏校老师开三小时车专程来找《打神告庙》的全本,临走硬是往柜台塞了两包自家晒的山核桃。

每天日落时分最是热闹。店主会在后院支起八仙桌,来看抖音直播的街坊们自带板凳围坐。上周三我去时,正赶上七十三岁的张金锁老汉唱《程婴救孤》,老人沙哑的嗓音混着手机支架上的环形补光灯,墙头爬着的紫藤花跟着抖音特效纷纷扬扬落了一地。播到十六年那句拖腔时,直播间突然窜进来两千多人,吓得举反光板的小伙计差点摔了祖传的云锣。

要说怎么找这地方?记住这三个地标:先寻乡文化站门口卖糖画的刘瘸子,穿过他身后挂满戏票根的窄胡同;看见墙上有此处拍抖音小心头饰的粉笔字就左转;最后跟着蓝牙音箱里放的豫剧版《孤勇者》走二十步——漆成胭脂色的门框下,那个捧着手机教老太太们比心手势的,准是店主的儿媳没跑。

最近听说他们要在后院搭戏台,说是要搞沉浸式戏曲体验。昨天路过时,看见木工师傅正给新打的雕花门楼上漆,几个后生蹲在墙角调试带美颜功能的直播摄像头。要我说,这年头能把老戏唱出新花样的,还真得是这些把抖音玩出花的年轻人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