苍南学戏曲指南:藏在市井里的戏窝子,手把手教你入行

苍南学戏曲指南:藏在市井里的戏窝子,手把手教你入行

在苍南的街头巷尾,总能听见飘着茶香的院落里传来婉转的戏腔。这座滨海小城藏着不少戏曲传承的活化石,要学正宗的戏曲功夫,得跟着懂行的老苍南人找对门路。

一、老戏迷的秘密基地:县非遗传承中心

苍南戏曲传承中心的后院是个神奇所在。每周四下午,总能看到穿着练功服的少年跟着瓯剧名角林小梅老师走圆场。这里的教学不按常理出牌,学员要先学三个月茶道——老师说没有茶香的瓯剧就像没放虾皮的鱼丸汤。二楼的老式录音机里放着1987年的《白蛇传》磁带,那是用三斤本地明前茶换来的镇馆之宝。

二、菜市场楼上的百姓戏台

灵溪镇中心菜市场三楼藏着个不挂牌的戏曲教室。教越剧的周阿婆年轻时是国营剧团的当家花旦,现在专教市井百姓唱戏。她的教学秘籍是买菜谱:学《红楼梦》选段要去干货摊前练气息,练《梁祝》哭腔要在海鲜区闻着咸腥味。这个月刚收了位卖鱼阿婶当学生,说是要把杀鱼调改成新戏腔。

三、祠堂里的少年戏班

金乡镇沈氏宗祠每到寒暑假就变身戏曲夏令营。83岁的沈老伯是市级非遗传承人,他教孩子耍水袖的方法很特别——要举着晾晒的鳗鲞练腕力。去年有个小胖墩在这里学了半年,现在能边翻跟头边唱《哪吒闹海》,成了镇上红白喜事的御用暖场。祠堂天井的青石板上,还留着五十年前戏班练功的脚印坑。

学戏这事讲究缘分,建议先去人民公园的露天戏台转转。每逢初一十五,总有三五戏迷自发开唱,跟着他们哼上几段,自然能摸到学戏的门道。记住要穿软底布鞋——说不定哪位遛弯的老先生看你顺眼,当场就收徒教起苍南派的独门唱腔呢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