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寻味沧州|藏在烟火巷陌里的戏曲饭香》

《寻味沧州|藏在烟火巷陌里的戏曲饭香》

在沧州的老城根儿下,总有那么几缕飘着油香的炊烟,裹挟着铿锵的梆子声从青砖灰瓦间漫出来。您要是问沧州哪家馆子能边吃边听戏,老沧州人准保把茶碗往八仙桌上一搁,掰着手指头给您数出几个响当当的字号。

头一份得说同乐轩。这家开在运河西岸的百年老店,前清时候是盐商们宴客的私厨,如今门脸虽不起眼,推门却别有洞天。二楼雅间悬着民国年间的戏单,玻璃罩里泛黄的宣纸上,六月雪锁麟囊的戏名儿还透着墨香。每周五掌灯时分,跑堂的伙计们撤去两张八仙桌,支起红氍毹就成了戏台。最绝的是他家的戏文酥鱼,鲫鱼炸得通体金黄,鱼身上用糖霜勾着《四郎探母》的戏词,夹一块鱼肉,甜咸里竟能吃出杨四郎的百转愁肠。

要说热闹,还数运河大戏台。这家开在胜利公园对面的三层酒楼,把整面东墙改成了仿古戏台。食客们刚落座,跑堂的便递上戏折子,从河北梆子到评剧足足二十来出。去年重阳节,店家别出心裁推出点戏送菜的巧宗儿——点《大登殿》送四喜丸子,点《秦香莲》赠莲藕排骨汤。有老食客打趣:在这吃饭,舌头耳朵都得支棱着,生怕错过哪句好唱腔。

新派馆子里,梨园火锅最得年轻人欢心。老板原是沧州梆子团的琴师,把铜锅涮肉玩出了新花样。每张方桌中央嵌着触摸屏,食客边涮手切羊肉边点戏,智能系统能把《空城计》的唱段调成适合佐餐的轻快版。最妙的是秘制麻酱,用十二味调料配成生旦净末丑五种口味,净角麻酱偏清淡,花脸味则要加足韭花酱,吃得人忍不住想喊声好!

这些藏在市井里的戏曲饭庄,守着老沧州的魂儿。跑堂的端着木托盘穿梭在戏韵里,跑龙套的武生下台就帮忙传菜,油亮的炒肝尖儿和着锣鼓点儿在舌尖打转。难怪有人说,在沧州吃饭,吃的是人间烟火,品的却是千年戏台上的悲欢离合。

(注:文中餐馆名称及细节均为艺术创作,如有雷同纯属巧合)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