戏台方寸间谁解沧海意——梨园行里寻沧海一粟
戏台方寸间谁解沧海意——梨园行里寻沧海一粟
江南梅雨时节,苏州昆曲传习所的雕花木窗半开着。老艺人张水月正为弟子勾画《千忠戮》中程济的脸谱,笔锋扫过眼尾时突然顿住:你看这抹朱砂红,要画出人在乱世中如风中残烛的况味。这句话,让笔者想起戏曲中那些在历史长河里载沉载浮的渺小身影。
一、乱世飘萍:历史褶皱里的微尘
南明遗民李玉创作的《千忠戮》,将靖难之役的血雨腥风浓缩在程济这个太常寺博士身上。这个九品小官背着建文帝流亡十六省,在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的唱词里,既有家国倾覆的悲怆,更透着小人物面对历史巨轮的无力。舞台上,程济背着竹筐踉跄而行,竹筐里装着的不仅是帝王衣冠,更是一个时代最后的尊严。
昆曲《桃花扇》里的李香君,则是另一粒被时代洪流裹挟的尘埃。当她撞破额头血溅诗扇时,那把染血的桃花扇在灯影里翻转,照见的不仅是个人情爱,更是整个南明王朝的飘摇。老观众常说,看这出戏要配着秦淮河的月色,才能品出那些商女不知亡国恨背后的辛酸。
二、市井春秋:烟火人间见真章
京剧《四进士》里的宋士杰,原是刑房书吏出身的小人物。这个爱管闲事的讼棍,硬是在官官相护的黑暗里撕开一道口子。麒派传人周信芳演这出戏时,特意在公堂对质时加入抖髯口的绝活,把市井小民的狡黠与正义演得活灵活现。台下老戏迷看得拍腿叫好:这才是咱老百姓的'青天大老爷'!
评剧《杨三姐告状》更将草根百姓的韧劲演绎得淋漓尽致。河北滦县农家女杨三姐为姐申冤,三闯公堂的跑圆场堪称绝活。演员要踩着三寸金莲在台上连转十八个圈,裙裾翻飞似蝶,脚步却稳如磐石。这功夫背后,藏着多少民间女子在封建桎梏下的挣扎与呐喊。
三、方寸天地:戏台之上的永恒追问
秦腔《周仁回府》有段著名的哭墓,须生演员要跪在台口连唱四十分钟。陕西易俗社的老艺人曾说,这段戏得跪在青石板上练,直到膝盖磨出茧子,才能唱出那种忠义两难全的锥心之痛。当周仁对着假坟哭诉时,观众看到的何尝不是每个普通人在道德困境中的艰难抉择?
川剧《巴山秀才》中的孟登科,从迂腐书生到为民请命的转变,在变脸绝技中完成升华。当那张代表懦弱的白脸瞬间化作象征刚烈的红脸时,剧场里的川江号子骤然响起,仿佛千百万沉默的巴蜀儿女突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。
落幕时分,苏州评弹馆的琵琶声又起。台上艺人轻拨丝弦,唱着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那些在历史长河里闪烁的微光,那些在命运洪流中沉浮的身影,经由代代艺人的口传心授,终在红氍毹上化作永恒。戏如人生,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寻找——寻找那些沧海遗珠般的人性光辉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