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寻访沧州戏曲小镇:一座藏在运河畔的梨园秘境》
《寻访沧州戏曲小镇:一座藏在运河畔的梨园秘境》
沧州地界儿上真有个专门唱戏的镇子?初次听闻戏曲小镇之名,外乡人总要这般发问。顺着京杭大运河向北三十里,当青砖灰瓦的戏楼檐角刺破晨雾,沧县旧州镇的千年文脉便伴着铿锵锣鼓声苏醒过来。
这座始建于北宋的古镇,东倚运河码头,西接官道驿站,自古便是南北戏班的水陆交汇之地。老辈人还记得,民国年间镇上尚有七座戏台,从正月开箱唱到腊月封箱,河北梆子的高亢与昆曲的婉转在巷陌间此起彼伏。如今依托运河文化带建设,当地将散落的梨园遗存串珠成链,在明清古街基础上复原出这座活态的戏曲博物馆。
沿着镇东头的青石板路西行,三步一戏台,五步一科班。转角处的马家大院改造成了戏曲工坊,能看见老艺人正在给皮影人描金线;运河码头边的露天戏台每日上演折子戏,台下长条木凳总坐着嗑瓜子的老票友;最妙当属镇中心的九腔十八调茶馆,跑堂小二拎着铜壶穿梭,茶客点戏牌如同点茶,一段西河大鼓配茉莉香片,半出老调梆子佐盐水毛豆。
若要问具体方位,从沧州市区驱车沿永济路向东,过捷地减河后留意路标。若是乘高铁而来,沧州西站有旅游专线直达,每逢周末还能赶上戏班巡游。这座把生活过成戏文的古镇,正在用最地道的沧州味儿,续写着运河梨园的新传奇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