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幕起落间,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出戏

大幕起落间,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出戏

豫西伏牛山脚下,一弯清溪绕过青石老戏台。五岁的小桂芬总爱趴在那块被岁月磨得发亮的石板上,看台上水袖翻飞,听台下喝彩如雷。谁曾想,这个偷学台步的小丫头,日后竟成了河南曲剧的金字招牌。

**一、戏台上的活陈三两**

十六岁那年的深秋,洛阳人民剧院的后台飘着油彩的苦涩。曹桂芬对镜勾完最后一笔眉梢,耳畔突然响起师父的叮嘱:记住,陈三两的傲骨在腰板上,在眼风里。大幕拉开时,她踩着碎步飘然而出,那声秋风起黄叶落的起腔,让台下老戏迷们惊得摔了茶碗——分明是三十年前红遍中原的曲剧皇后张新芳再世。

这个夜晚,曹桂芬把遭诬陷入狱的才女演得入木三分。当演到公堂对峙时,她甩起三丈长的水袖,在哗啦啦的镣铐声中唱出我本是清白身岂容玷污,满场观众跟着抹泪。戏终人散时,后台堆满了戏迷送来的牡丹,从此,活陈三两的名号不胫而走。

**二、幕布后的苦行僧**

1993年寒冬,北京长安大戏院的暖气片滋滋作响。曹桂芬裹着军大衣蜷在化妆间角落,面前摆着凉透的盒饭。为准备晋京演出,她已连续七天泡在排练厅。突然响起的咳嗽声惊醒了打盹的琴师,只见她捏着喉咙药片,却还在比划着《风雪配》里抛绣球的动作。

这种近乎自虐的较真,让《寇准背靴》里的老生步法练坏过三双厚底靴,把《红楼梦》里黛玉葬花的动作雕琢了上百遍。有次下乡演出遇大雨,她硬是踩着灌满泥水的彩鞋唱完全场,谢幕时戏服都能拧出水来。同行都说她是戏痴,她却笑称:观众冒雨来,咱得对得起那身湿衣裳。

**三、氍毹之外的传承者**

2018年春分,郑州戏曲学校的练功房飘着槐花香。曹桂芬拄着拐杖站在把杆旁,手指轻轻点着节拍。二十几个小学员正在走圆场,突然有个丫头崴了脚,她立刻摸出随身带的药油:当年你师爷教我,戏比天大,但身子骨才是吃饭的本钱。

这些年,她整理出三大本手抄唱腔谱系,把濒临失传的阳调诗篇录成视频教程。更让人惊叹的是,古稀之年的她竟带着弟子们玩起了抖音直播,直播间里年轻人刷屏:原来曲剧这么潮!有次演出结束,戏迷围着她要签名,她却递出弟子们的宣传册:多看看这些年轻人,他们才是曲剧的未来。

六十年光影流转,曹桂芬依然保持着每天吊嗓的习惯。清晨五点的练功房里,那抹清亮的嗓音刺破晨雾,仿佛要把整个中原大地都唤醒。戏台上的大幕开开合合,而她的人生大戏,始终在锣鼓点中铿锵前行。当问起何时退休,老艺术家眼里闪着顽皮的光:等哪天走不动圆场了,我就坐轮椅教戏——只要这口气还在,总得给曲剧留点念想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