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可凡的戏腔人生:一位主持人的梨园情结

曹可凡的戏腔人生:一位主持人的梨园情结

每当曹可凡身着长衫站在《可凡倾听》的聚光灯下,观众总能从他抑扬顿挫的语调中品出几分戏曲韵味。这位以睿智访谈著称的东方卫视主持人,实则与戏曲艺术有着极深的渊源。

一、童子功里的戏曲基因

曹可凡与戏曲的缘分始于弄堂深处的石库门。六岁那年,邻居家飘来的《徐策跑城》唱段让他如痴如醉,自此每天清晨五点准时蹲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戏曲节目。少年宫京剧班的五年寒暑,他在《空城计》里挥动羽毛扇,在《四郎探母》中练习甩水袖,这些经历不仅塑造了他独特的声线韵律,更将戏曲的节奏感融入骨髓。

2004年东方卫视中秋晚会,曹可凡与昆曲名家张军联袂演绎《牡丹亭·惊梦》。当他以浑厚嗓音唱出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时,举手投足间既有杜丽娘的婉约,又带着现代主持人的洒脱气度。这场跨界演出让观众惊觉:原来新闻主播的血液里流淌着昆曲的基因。

二、荧屏内外的戏曲实践

在《喝彩中华》节目中,曹可凡时常即兴来段京剧念白。某次点评青年武生表演时,他现场示范《挑滑车》的起霸动作,腰腿功夫竟不输专业演员。制作团队透露,每次录制前他都会提前两小时到场,在后台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身段。

2018年央视戏曲春晚的《群英会》选段,曹可凡反串曹操与京剧名家尚长荣对戏。他借鉴了主持访谈时的眼神交流技巧,将横槊赋诗的枭雄气魄演绎得入木三分。这场表演后被收录进中国戏曲学院教学案例,成为跨界融合的典范。

三、文化摆渡人的双重使命

在《可凡倾听》的访谈间里,裴艳玲的枪花、茅威涛的水袖都曾成为话题焦点。曹可凡独创的体验式访谈——让嘉宾现场传授戏曲程式,带着观众破解《夜奔》的身法密码。这种沉浸式对话让年轻观众发现:古老戏文里跳动着现代心跳。

疫情期间的线上直播中,曹可凡开设戏腔朗读专栏,用韵白演绎鲁迅杂文、徐志摩诗歌。当《再别康桥》遇上二黄慢板,传统戏曲与现代文学碰撞出奇妙火花,单期播放量突破300万次。

从石库门走出的戏曲少年到文化节目的掌舵人,曹可凡用四十载光阴诠释着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。在他身上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主持人与戏曲演员的身份叠加,更是一个文化传承者用现代媒介重铸传统的自觉。这种跨界不是简单的才艺展示,而是让千年梨园基因在新时代获得重生的话语方式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