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葛梆子腔里走出的活张飞:记豫剧名家曹军成
长葛梆子腔里走出的活张飞:记豫剧名家曹军成
在许昌长葛市老城镇的戏迷口中,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宁舍三顿饭,不舍曹黑脸。这个让乡亲们着魔的曹黑脸,正是豫剧名家曹军成。这位土生土长的长葛人,用五十载光阴把地方小调唱成了豫剧经典,更让长葛梆子腔在豫剧版图上刻下深深的印记。
一、古桥镇走出的戏痴
1968年的初冬,石固镇露天戏台上飘着细雪。12岁的曹军成裹着破棉袄,在后台扒着幕布偷看《三哭殿》。台上老艺人一个吊毛翻身,竟让少年浑身战栗,连手中捧着的搪瓷缸摔碎了都浑然不觉。这个瞬间的震颤,让他跪在豫剧老艺人王二狗门前三天三夜,硬是磕开了戏曲之门。
学艺的日子比黄连还苦。天不亮就要去双洎河边吊嗓子,寒冬腊月里练功,汗水能把粗布衫冻成冰甲。但曹军成愣是把梆子戏十三辙背得滚瓜烂熟,把《南阳关》《下陈州》这些老戏刻进了骨头里。有次排《穆桂英挂帅》,他给师傅端洗脚水时还在比划招式,一盆热水全泼在了自己身上。
二、梆子腔里见真章
1987年全省戏曲汇演,曹军成带着改编的《长坂坡》进省城。当他在当阳桥唱出燕人张翼德在此时,那声炸雷般的梆子腔竟震得剧场吊灯哗哗作响。省豫剧院的老艺术家们激动得直拍大腿:这才是咱河南的筋骨!
在《程婴救孤》中,曹军成创新性地融入了长葛民间哭丧调。当演到程婴献子时,他那一嗓子带着血丝的悲腔,让台下乡亲们哭倒一片。这种扎根乡土的创新,让传统豫剧焕发出惊人的感染力。老戏迷李大爷说:听曹黑脸唱戏,就像喝咱双洎河的水,解渴!
三、守艺人亦是传灯人
2010年的某个雨夜,曹军成在后台拦住要外出打工的徒弟:你真要走?看着徒弟躲闪的眼神,他转身掏出个布包:这是你师爷传的髯口,带着吧。三年后,那个徒弟带着自编的现代戏《农民工》回来了,戏里用的还是地道的长葛梆子腔。
如今在长葛戏曲传习所,总能看到曹军成手把手教孩子们拉山膀。他常说:戏是活的,得接着地气长。这些年他整理出72段濒临失传的梆子腔,还自创以戏带功教学法。更难得的是,他支持徒弟把抖音直播玩得风生水起,让古老戏韵乘着网络飞出中原。
从田间地头到城市剧场,从油彩勾脸到短视频直播,曹军成始终是那个双洎河畔的戏痴。他说:戏比天大,可戏就是老百姓的天。这话里藏着长葛梆子腔生生不息的秘密——在变与不变之间,永远贴着人心的温度跳动。当夜幕降临,老戏台前的观众换了一茬又一茬,但那声穿云裂石的梆子腔,依然在诉说着属于这片土地的故事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