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家庄戏曲活动室,老戏迷的秘密基地终于曝光!
曹家庄戏曲活动室,老戏迷的秘密基地终于曝光!
老张头,今晚《锁麟囊》的票帮我留一张啊!
放心吧,早给你留着呢!
这样的对话在曹家庄菜市场里时常能听到。那些拎着菜篮子的老头老太太,总能在青椒摊和活鱼池之间,三言两语就敲定晚上的娱乐活动。而他们口中的秘密基地,正是藏在村西头的戏曲活动室。
一、藏在老槐树下的梨园
坐公交车到曹家庄站,不用看导航,跟着穿碎花衫、拎保温杯的大爷大妈走准没错。沿着站台往西走200米,拐过贴满戏曲海报的杂货铺,抬头就能看见那棵百年老槐树——树冠像把大绿伞,伞底下露出的灰瓦屋檐,就是戏曲活动室的正门。
门牌号是西大街27号,不过本地人更爱说老槐树底下。这栋青砖老屋原是曹家祠堂,前年村里翻修时,几位老票友硬是说服村委改成了活动室。门口新挂的LED屏总在滚动播放着今日剧目,旁边还贴着手写的温馨提示:自带茶壶请放在窗台。
二、活色生香的戏曲江湖
每周三是固定活动日。下午两点刚过,老戏迷们就拎着马扎陆续进场。靠墙的八仙桌上,永远摆着五六个冒着热气的保温杯。梳着油亮背头的曹师傅在调试二胡,他脚边的工具箱里,码着全套的梆子、板鼓,还有半包没吃完的花生米。
这里的舞台不分台上台下。穿玫红缎面衫的李婶刚唱完《贵妃醉酒》,转身就帮拉京胡的老伴擦汗。角落的煤炉上,铁皮水壶咕嘟作响,茶香混着油彩味在屋里飘散。最让人叫绝的是后厨的张大娘,她总能在《铡美案》唱到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时,准时端出热腾腾的芝麻火烧。
三、比GPS更准的寻路指南
初次拜访的年轻人常被导航误导。记住这三个地标:看见挂着曹记香油坊蓝布幌子的小店往左拐;经过墙头爬满凌霄花的院子时放慢脚步;要是闻到炸酱面的香味,说明你已经站在活动室的后窗了。
最近村里在路口新立了指示牌,但老戏迷们还是习惯用他们的暗号:王记修车铺对面、第三根电线杆右转。要是赶上下雨天,记得穿防滑鞋——青石板路上的苔藓,可比台上的卧鱼动作还要滑溜。
如今这个200平的老屋里,装着一代人的青春记忆。上周六的票友会上,88岁的曹老爷子还在唱《空城计》,他手里那把折扇,扇骨都磨出了包浆。年轻人们开始带着单反来拍照,但总会有人提醒:别开闪光灯啊,台上角儿的眼神光靠这个呢!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