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晖:在戏台与讲台间起舞的戏曲传灯人

曹晖:在戏台与讲台间起舞的戏曲传灯人

春日的梨园总会飘来几缕清越的戏腔,循声望去,曹晖老师正带着学生练习《贵妃醉酒》的水袖功。绛红色练功服在晨光中翻飞,年逾五旬的她依然保持着戏曲演员特有的挺拔身姿,只是鬓角新添的银丝提醒我们,这位扎根讲台二十载的戏曲教师,正在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舞台生命。

一、从名角到师者

1998年豫剧《程婴救孤》的巡演海报上,曹晖扮演的程婴夫人占据着显眼位置。那时她正值艺术巅峰期,水袖功与哭腔并称曹氏双绝。正当戏迷期待她攀登更高艺术巅峰时,她却选择急流勇退,受邀成为某戏曲学院的专职教师。

教学生就像种树,得看着他们慢慢抽枝发芽。曹晖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。初执教鞭时,她将舞台经验倾囊相授,却遭遇现代教学理念的碰撞。传统口传心授的方式遭遇年轻学子的求知困惑,这让她开始系统研究戏曲教育理论,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,摸索出情境式教学法。

二、破茧成蝶的教学革命

走进曹晖的课堂,总能看到意想不到的场景:学生捧着平板电脑比对不同流派的咬字方法,多媒体设备投射着动态身段分解图。传统唱腔训练中,她会让学生先观看老艺术家表演录像,再分组进行微剧场实践。

戏曲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,曹晖常说。她将昆曲的身韵训练改良成适合现代学生的健身操,用新媒体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。去年她指导的毕业大戏《牡丹亭》,大胆启用全息投影技术呈现游园惊梦的意境,在业内引发热议。

三、薪火相传的梨园新枝

曹晖的手机相册里,珍藏着一张泛黄的照片:二十年前她与首届毕业生的合影。如今照片中的青涩少年,有的已成为院团台柱,有的转型戏曲导演。每逢教师节,她的工作室总会堆满从各地寄来的戏票和录像带。

最让她欣慰的是00后学生带来的惊喜。去年学生自编的戏曲短视频在抖音获赞百万,传统唱腔与现代编曲的碰撞让她看到戏曲传承的新可能。如今她正着手筹建戏曲数字传承实验室,计划用动作捕捉技术保存濒临失传的身段技法。

黄昏时分的练功房里,曹晖轻轻拂去戏服上的灰尘。镜中映出的不仅是位戏曲教师,更是一个时代的摆渡人。当年轻学子在多媒体教室演绎数字化的《长生殿》,当水袖扬起时带起的数据流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,我们分明看见,传统戏曲正在这位传灯人的守护下,绽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光华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