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园春雨润新芽:记戏曲传承人曹晖老师

梨园春雨润新芽:记戏曲传承人曹晖老师

晨光初露的省戏曲学校练功房,总会准时响起一串清脆的嗓音。曹晖老师身着素色练功服,正带着学生练习云手基本功,她手腕翻转的弧度像极了宣纸上晕开的墨痕,这是四十年功架积淀出的韵律。

一、戏台深处绽芳华

1968年生于江苏昆山的曹晖,自幼浸泡在江南丝竹声中。七岁那年随祖母看《牡丹亭》,杜丽娘的水袖轻轻一抛,便在她心里种下戏曲的种子。十二岁考入苏州戏曲学校,成为当年昆曲班年龄最小的学员。寒冬腊月里,她把厚棉袄盖在腿上练唱腔,呵出的白气与戏词在练功房上空交织。

十九岁初登台,曹晖在《长生殿》中饰演杨玉环。当霓裳羽衣曲响起时,她独创的回眸三叹身段惊艳四座——这个融入了江南园林移步换景美学的创新动作,后来被收录进戏曲教材。1995年主演的《白蛇传》连演百场,谢幕时戏迷抛上的红绸带铺满舞台。

二、三尺讲台传薪火

2003年,正值艺术巅峰的曹晖选择退居幕后。在省艺校办公室里,她珍藏着一叠泛黄的备课笔记,每页边角都贴着不同颜色的便签:朱红标注唱腔气口,靛蓝记录身段要点,鹅黄则是历代名家的批注。有学生说,曹老师的教案本就像戏曲的密码簿。

她独创的情景代入法让年轻学子着迷。教《霸王别姬》时,她会抱来古琴现场弹奏十面埋伏;讲解《梁祝》化蝶,就带着学生去郊外观察蝴蝶振翅的节奏。去年毕业的刘雨薇回忆:曹老师教我们甩水袖,说这不是绸子在飞,是心里淌出的江水。

三、守正创新见匠心

在抖音拥有百万粉丝的戏曲曹奶奶账号里,曹晖戴着VR眼镜示范虚拟舞台走位的视频获得50万点赞。这位戏服箱里放着平板电脑的老艺术家,正在开发戏曲动作捕捉系统。她常说:老戏要新唱,得让年轻人在科技里看见传统的魂。

每周日的社区戏曲角,总能看到曹晖的身影。她手把手教老街坊们打节拍,把《贵妃醉酒》改编成适合广场锻炼的戏曲操。去年重阳节,她带领学生和社区老人同台演出,谢幕时二十把绘着戏曲脸谱的绸扇同时展开,宛如传统文化绽放的并蒂莲。

从聚光灯下的名角到育苗人,曹晖用半生诠释着戏曲传承的真谛。她的手机铃声仍是那曲《游园惊梦》,每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唱词响起,总让人想起练功房里那些汗湿青衣的清晨,想起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续写的新传奇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