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非遗课堂曹玉芬:一腔一调皆是情古稀老人守护河南梆子魂
【走进非遗课堂】曹玉芬:一腔一调皆是情古稀老人守护河南梆子魂
恁瞅准这个云手,要像捧着一汪颍河水......早上八点半,周口市川汇区文化馆二楼排练厅里,73岁的曹玉芬老师正扶着小学员王萌的手腕。小姑娘的水袖刚甩到一半,就被曹老师布满皱纹的手稳稳托住。
这已经是曹老师戏曲公益课堂开班的第七个年头。褪色的练功鞋踩在泛黄的木地板上,她示范《穆桂英挂帅》的台步时,左脚尖永远比右脚跟先落地半寸——这是她师父、豫剧大师马金凤亲传的绝活。
曹奶奶,这句'辕门外三声炮'我老是唱劈。10岁的李浩然扯着变声期的嗓子。曹老师摘下老花镜,从蓝布包里掏出泛黄的工尺谱:来,咱用'偷字换气'的法子......突然,她亮开嗓子来了段原板,惊得窗外槐树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一片。学员们愣了两秒,爆发出带着童稚的叫好声。
课间休息时,曹老师总会掏出个铁皮饼干盒。盒盖上印着模糊的牡丹花,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学员家长偷塞的润喉糖。这帮熊孩子!她笑骂着,却把糖果分给刚下体育课跑来的孩子们。沾着糖霜的手指在旧戏服上随意一抹,那件洗得发白的青缎褶子,还是1998年商水豫剧团解散时她留下的。
下午的成人班上,开烩面馆的张建军总把陈世美唱成陈四美。曹老师也不恼,抄起梆子敲着桌面:中!咱今天就排《四美案》,让秦香莲改嫁!满屋子哄笑中,梆子声、胡琴声混着灶台边的烟火气,在夏日斜阳里酿成独特的韵律。
暮色渐沉时,曹老师会独自对着排满药瓶的窗台吊嗓子。患有糖尿病的她踩着血糖仪包装盒,身影被夕阳拉得老长。文化馆墙外,卖浆面条的吆喝声渐渐近了,而屋内《花木兰》的唱词正撞上晚风:刘大哥讲话理太偏......
这个秋天,曹老师的公益课堂要扩招了。听说消息那天,她特意去太昊陵买了整刀黄表纸,说要给故去的师父烧封信。香炉青烟袅袅升起时,老人对着虚空轻声道:师父,咱的戏,断不了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