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园百态皆入戏:戏曲演员曹璐的多面舞台人生
梨园百态皆入戏:戏曲演员曹璐的多面舞台人生
在影视剧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中饰演梨园弟子的曹璐,戏外却是真正的戏曲行家。这位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的高材生,用十八年光阴在戏曲舞台上塑造了数十个鲜活的角色,从昆曲的婉约到京剧的豪迈,从黄梅戏的清新到豫剧的铿锵,她用独特的艺术领悟力编织着戏曲世界的万千气象。
一、京昆双璧的淬炼之路
中国戏曲学院求学期间,曹璐在晨光熹微中压腿练功的身影成为校园一景。京剧科班出身的她既精研程派青衣的幽咽婉转,又研习荀派花旦的灵动俏皮。在《锁麟囊》中,她将薛湘灵从闺阁少女到落难妇人的命运沉浮演绎得丝丝入扣,水袖抛掷间尽显程派声断气连的唱腔精髓。
昆曲《牡丹亭》的排练场上,曹璐为捕捉杜丽娘的闺怨情思,连续三个月研读明代服饰纹样与闺阁礼仪。当她身着苏绣襦裙亮相舞台,莲步轻移间吴侬软语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让观众恍见四百年前那个为情而逝的痴情女子重生。
在跨界演出京剧《白蛇传》时,曹璐创新性地融入昆曲身段。盗仙草时的鹞子翻身衔接昆曲的云手转身,断桥相会时京剧哭腔夹杂昆曲念白,这种大胆的艺术融合在戏曲界引发热议,却意外获得老戏迷守本出新的赞誉。
二、地方戏苑的采风之旅
2016年深入安庆采风期间,曹璐拜入黄梅戏名家韩再芬门下。在《女驸马》排练中,她为准确把握冯素珍代夫应试的复杂心理,连续二十天清晨到江边吊嗓,将黄梅戏特有的平词花腔与安庆方言完美融合。首演时那句为救李郎离家园的唱段,让台下老观众抹着眼角说听到了严凤英的味道。
豫剧《程婴救孤》的创作过程充满挑战。曹璐在郑州戏曲茶楼驻唱三个月,每日与老艺人们切磋祥符调的吐字归韵。舞台上她以须生应工,当唱到十六年屈辱俱尝遍时,沙哑苍凉的唱腔配合颤抖的跪步,将程婴的悲怆表现得摧人心肝。
越剧《红楼梦》选段中,曹璐反串贾宝玉堪称惊艳。她借鉴徐派小生的鼻腔共鸣技巧,在金玉良缘唱段中创造性地加入京剧麒派的气口处理,宝玉面对宝钗时强颜欢笑的细微表情,让台下观众无不唏嘘落泪。
三、传统与现代的破界之思
在小剧场实验戏曲《镜花缘》中,曹璐化身穿越时空的唐朝女子。演出采用环幕投影技术,当她唱着四平调走过数字绘制的丝绸古道时,全息影像营造的花雨纷飞与实体水袖浑然一体。这种创新尝试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,谢幕时持续十五分钟的掌声印证了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。
担任戏曲综艺导师时,曹璐独创戏曲DNA解码法。她将老生台步分解为起、承、转、合四个力学支点,用现代舞蹈术语解析青衣水袖的抛物线轨迹。这种科学化教学让90后学员惊呼:原来甩水袖和打篮球有同样的发力原理!
疫情期间的抖音戏台系列直播,曹璐别出心裁地将京剧《贵妃醉酒》与流行音乐混搭。电子合成器模拟的京胡声里,她以梅派唱腔演绎爵士节奏,直播间20万观众同时在线打赏的盛况,开创了戏曲传播的新范式。
从红氍毹到数字舞台,曹璐用脚步丈量着戏曲艺术的经纬。在她看来,每个剧种都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,演员既要作传统的守墓人,更要当创新的开荒者。正如她在个人艺术展前言所写:戏装褪去,我们都是历史的信使;锣鼓响起,我们皆为时代的歌者。这份对戏曲的虔诚与热忱,或许正是古老艺术永葆青春的秘密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