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琼:当代越剧舞台上的百变青衣

曹琼:当代越剧舞台上的百变青衣

在越剧界提起曹琼这个名字,戏迷们总会想起那双会说话的丹凤眼。这位来自浙江嵊州的越剧演员,用三十年光阴在舞台上打磨出一个个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,从大家闺秀到巾帼英豪,从宫廷贵妇到市井妇人,她的戏路之广堪称当代越剧界的变色龙。

一、古典名剧的当代诠释

在《西厢记》中,曹琼塑造的崔莺莺打破了传统程式化表演。当红娘递来张生的书信时,她以指尖微微颤抖接过信笺,却在展开瞬间突然背过身去,用后仰的脖颈线条和急促的呼吸声,将深闺少女的矜持与情窦初开的悸动展现得淋漓尽致。这种以背演戏的大胆尝试,让老戏迷们耳目一新。

饰演《红楼梦》中的王熙凤时,曹琼特意研究明清服饰纹样,在传统凤冠霞帔中融入苏绣的万字纹。出场时那串清脆的翡翠禁步声,随着步伐节奏忽急忽缓,未闻其人先闻其声的细节处理,让泼辣精明的琏二奶奶形象跃然台上。

在《陆游与唐琬》里,她独创的三步回眸成为经典:先是莲步轻移,继而水袖半遮面,最后那哀而不怨的回首凝望,将唐琬的才情与悲情凝练成三个层次分明的舞台瞬间。这段表演被戏迷称为越剧教科书式的眼神戏。

二、新编戏中的艺术突破

现代戏《钱塘里》中,曹琼挑战饰演环卫工人方大姐。为贴近角色,她连续半个月凌晨四点跟着环卫车工作,观察到工人们休息时习惯性捶腰的动作,将其融入台步设计。当方大姐握着扫帚仰望晨曦时,那个微微佝偻却挺直腰板的剪影,让无数观众泪湿衣襟。

在跨界实验剧《牡丹亭外传》里,她将昆曲水袖技法与越剧唱腔结合。杜丽娘游园惊梦的经典段落,曹琼用七米长的渐变水袖演绎魂游太虚,袖舞翻飞间时而如彩云追月,时而似惊鸿照影,这种创新引发戏曲界关于传统程式现代化的大讨论。

抗疫题材作品《逆光而行》中,她饰演的护士长在ICU隔着玻璃窗与女儿对话。没有繁复的唱词,仅靠眼神与手语表演,却让台下啜泣声此起彼伏。这段表演被中国戏曲学院纳入教学案例,证明戏曲程式化表演同样可以承载现代情感。

三、传统艺术的守正创新

曹琼对流派传承有着独特见解。在继承傅全香傅派真假声转换技巧的同时,她融入科学发声方法,使高音区更加圆润通透。某次大师课现场,她示范《情探·行路》选段时,连续三个HighC音依然气息平稳,令专业院校学生惊叹不已。

面对年轻观众,她首创戏曲工作坊模式。在杭州大剧院的互动场上,观众可以体验勾画越剧脸谱、学习基础水袖功。当00后们跟着曹琼摆出兰花指时,传统戏曲悄然完成代际传播。这种创新传承方式使她的抖音账号三个月涨粉百万。

在曹琼看来,戏曲创新不能丢失本体特征。她主导复排的《碧玉簪》,既保留经典三盖衣桥段,又加入现代舞美设计:用投影技术将女主角内心独白化作水墨在纱幕上流动,这种科技为戏服务的理念获得老中青三代观众认可。

从艺三十载,曹琼用近百个角色丈量着越剧艺术的边界。在绍兴大剧院的化妆间里,那面贴满角色定妆照的镜子,映照出一位艺术家的坚守与突破。她说:每个角色都是打开新世界的钥匙,我要做的就是替古人立心,为今人传情。这份执著,让传统戏曲在当代舞台持续绽放异彩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