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山戏台:那些在时光深处吟唱的角儿们

曹山戏台:那些在时光深处吟唱的角儿们

在赣北曹山的青山翠谷间,每逢农历三月初三,总有一缕清音穿透晨雾。这方水土孕育的曹山戏,历经四百载岁月,戏台上的水袖依然翻飞如云,只是那些曾在油彩下鲜活的面容,早已融入青砖黛瓦间的斑驳光影。

**章凤鸣**的名字在民国七年的戏折上格外醒目。这位以金嗓子闻名的青衣,扮相清丽如雨后梨花,唱起《牡丹亭》的游园选段时,连屋檐下的麻雀都敛了翅膀。戏班老人至今记得她踩着三寸金莲登台的场景,那双缀着珍珠的绣鞋在台毯上碎步生莲,竟能走出九曲十八弯的台步。战乱年间,她变卖陪嫁的翡翠头面购置赈灾粮,戏台上从此少了一抹翠色,多了一段救孤的佳话。

武生**陈铁山**的传说带着刀光剑影。1935年重阳会戏,他连演三场《长坂坡》,银枪舞得密不透风。最后一记鹞子翻身落地时,台下突然爆出喝彩——原来枪尖挑落七片飘落的银杏叶,分毫不差钉在台柱之上。这位能单手托举八仙桌的汉子,却在日军侵华时用武生把式夜袭炮楼,戏箱里的刀枪剑戟染上了真正的热血。

花脸**何九龄**的勾脸笔法堪称绝技。他不用现成谱式,单凭一管狼毫就能在脸上勾勒出百种性格。1952年修缮古戏台时,人们在梁架上发现他留下的脸谱粉本,朱砂混着金箔的笔触历经半世纪依然明艳。最奇的是他演《钟馗嫁妹》从不戴髯口,单凭气息震动能让面颊须发无风自动,观者无不称奇。

戏台两侧褪色的楹联写着三五步走遍天下,六七人百万雄兵,斑驳的朱漆下藏着多少往事。如今,90后坤生**林雪薇**正将电子乐融入传统曲牌,她的《南柯记》在抖音获赞百万;武丑传人**周小虎**把街舞的托马斯回旋化入矮子功,引得年轻观众连声叫好。这些新角儿们的油彩里,依稀看得见章凤鸣的珍珠绣鞋、陈铁山的银枪落叶、何九龄的金砂笔触。

当暮色漫过曹山的马头墙,古戏台的雕花窗棂又透出暖黄的光。新老交替的鼓点声中,那些未曾远去的魂灵仍在梁间游走,将四百年的悲欢离合,酿成今夜的一折新戏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