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荣的武打戏里,藏着半部中国戏曲史

曹荣的武打戏里,藏着半部中国戏曲史

香港武指行当流传着一句行话:北派看于荣光,南派看曹荣。这位以《西游记后传》中史上最能打孙悟空闻名的武术指导,在荧幕上创造过无数经典动作场面。细究其武打设计,会发现那些行云流水的招式里,暗藏着中国戏曲武生的千年密码。

一、戏台武生的基因重组

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邵氏片场,刚入行的曹荣在《五郎八卦棍》剧组当替身。导演刘家良要求他完成一套枪挑连环的动作,只见曹荣手持红缨枪,先挽个枪花,再以足尖点地三圈半——这正是粤剧《六国大封相》中赵子龙的招牌动作。刘家良当即拍板:这个后生仔,身上有戏台子的味道。

戏曲武生的基本功在曹荣的武打设计中随处可见。《碧血剑》里元彪饰演的袁承志,对阵温家五老时使出的七星步,脱胎自京剧《三岔口》的夜战身段;《西游记后传》中孙悟空的金箍棒法,藏着粤剧《大闹天宫》里猴棍十三式的精髓。就连看似现代的《青蜂侠》动作戏,周杰伦甩动双截棍时的亮相姿势,都带着戏曲武生起霸的架势。

二、虚拟化武打的现代转译

在拍摄《天地奇英之花木兰》时,曹荣遇到了难题:如何让杨丽菁在马上做出戏曲式的探海式。传统戏曲中武旦只需摆个架势,但电影需要真实感。曹荣创新性地让替身演员倒挂在马腹,通过错位拍摄完成了这个经典动作。这种以虚写实的手法,正是戏曲武打虚实相生的现代演绎。

电视剧《西游记后传》里无天佛祖的魔幻打斗,曹荣借鉴了川剧变脸的节奏感。计春华每次出掌前必先甩袖,这个源自《白蛇传》中法海的动作设计,让反派的气场陡增三分。当孙悟空用金箍棒画圈困住群妖时,那些程式化的走位调度,活脱脱是戏曲舞台上跑圆场的影视化呈现。

三、程式与创新的化学反应

2016年拍摄《大侠霍元甲》时,57岁的曹荣亲自上阵演示迷踪拳。他要求演员出拳时配合嘿哈的念白,这不是简单的拟声,而是戏曲武打中叫头的变体。这种将声韵节奏融入动作的设计,让传统武术在镜头前焕发新生。

在《新包青天》的铡美案重头戏中,曹荣让展昭与刺客在房梁上对打。这场戏融合了京剧《三岔口》的摸黑打斗和粤剧高台功,原本需要绿幕合成的场景,被他用实景吊威亚的方式拍出了戏曲舞台的写意美感。当展昭的湛卢剑刺破幕布时,飘落的绸缎恰似戏曲中常用的血彩。

从邵氏片场的龙套到金马奖最佳动作指导,曹荣用四十年光阴完成了一次传统文化的影视转码。那些被误认为土味的武打设计,实则是中国戏曲武生的影像重生。当观众为孙悟空的金箍棒喝彩时,他们或许不知道,自己正在为传承千年的戏台绝活鼓掌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