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琼:江南戏台上一缕清音

曹琼:江南戏台上一缕清音

黄梅戏的舞台上,一位青衣扮相的女子正唱道为救李郎离家园,台下老戏迷忽然坐直了身子——这声音清亮如溪水穿石,又似春风拂过垂柳,分明是消失经年的曹琼。这位曾在江南戏曲界掀起波澜的演员,用她的独特声线为传统戏曲注入新的生命力。

一、水袖轻扬处戏梦始芳华

2003年杭州大剧院的《天仙配》现场,当曹琼扮演的七仙女从云端款步而下时,观众席响起一片惊叹。她改良的云步借鉴了敦煌飞天的姿态,三米长的水袖在她手中化作流云飞瀑。这段创新编排让传统剧目焕发新意,谢幕时观众起立鼓掌长达八分钟。

在《女驸马》中,曹琼塑造的冯素珍打破了程式化表演。状元红袍加身时,她特意在帽翅颤动中融入现代舞的肢体语言,将角色内心的忐忑与坚毅化作帽翅的忽快忽慢。这种形神合一的表演理念,后来被戏曲学院编入教学案例。

跨界出演昆曲《牡丹亭》是曹琼的突破之作。她将黄梅戏的质朴与昆曲的婉约熔于一炉,在游园惊梦一折中创造性地加入皖南采茶调,让杜丽娘的春愁平添几分人间烟火气。这场演出后,戏迷们发现剧场里多了许多年轻面孔。

二、声腔流转间古今自相和

曹琼的唱腔被称作曹派新韵,在《梁祝》楼台会选段中尤为明显。她将黄梅戏传统[平词]与苏州评弹的起调方式结合,祝英台那句梁兄啊的拖腔,先在喉间颤动如哽咽,继而转为鼻腔共鸣的凄婉,最后化作气声的叹息,三层情感递进令人肝肠寸断。

在《孟姜女》的创排过程中,曹琼带着录音设备走访皖北老艺人,采集濒临失传的傩戏哭腔。她把这种带着泥土味的悲声融入哭长城唱段,当唱到一步一泪一回头时,沙哑的颤音让台下观众无不动容。这种非遗活化的尝试获得文化部创新大奖。

数字时代的戏曲传播是曹琼的又一探索。她的《打猪草》短视频在抖音获得百万点赞,镜头里她既唱黄梅调,又用流行唱法演绎改编版,背景是虚实结合的徽派水墨动画。这种戏曲+模式吸引无数年轻人留言求教唱腔技巧。

三、氍毹方寸地匠心传薪火

曹琼在母校设立的工作室已成传奇。她要求学员每天对镜练习眼神描红——用目光在空中勾勒戏曲脸谱,这种训练让学员的眼神更具表现力。2019年,她的学生凭借《小辞店》选段夺得小梅花奖,领奖时特别感谢老师独创的气韵呼吸法。

面对传统戏曲过时论,曹琼在高校讲座时总是现场示范:她能用黄梅调翻唱周杰伦的《青花瓷》,也能把抖音神曲改编成戏曲版。在浙江大学的那场演出,她身着汉服与机器人同台,电子音与黄梅腔的《树上的鸟儿成双对》引发全场沸腾。

曹琼常说:戏曲不是博物馆里的青花瓷,而是活着的长江水。2023年她主导的戏曲元宇宙项目,让观众通过VR设备化身戏中人物。当年轻人戴着设备在虚拟戏台甩水袖时,传统艺术正在数字世界中开出新蕊。

如今走进安庆再芬黄梅戏会馆,总能听见曹琼的唱腔在戏迷的手机里流转。从实体舞台到虚拟空间,从水袖罗裙到数字戏服,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戏曲演员,正用她的方式续写着黄梅戏的当代传奇。当某天你在某个街头听见有人用戏腔哼唱流行歌曲,那或许就是曹琼播下的种子在发芽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