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琼:越韵绕梁三十载谁人不识林妹妹

曹琼:越韵绕梁三十载谁人不识林妹妹

在杭州西湖边的湖滨戏楼,每当暮色四合,总有一把清丽婉转的嗓音穿透雕花窗棂。老戏迷们捧着茶盏的手会微微一顿,相视一笑:曹琼来了。这位被称作当代林妹妹的越剧名伶,用三十年光阴在戏曲舞台上编织出无数动人故事。

**《红楼梦》里葬花人**

1994年的上海逸夫舞台,23岁的曹琼第一次披上黛玉的水袖。当黛玉葬花的唱段响起,她将苏州评弹的咬字技巧融入越剧唱腔,花谢花飞飞满天一句未了,台下已有观众掏出绢帕拭泪。这种酥糖嗓既保留了王文娟的典雅,又添了几分江南女子的灵秀,让黛玉焚稿成为戏迷票友竞相传唱的经典片段。

**水袖翻飞梁祝情**

在绍兴沈园的露天戏台,曹琼的祝英台又是另一番模样。她将昆曲身段化入十八相送,折扇开合间眼波流转,把少女的娇俏与书生的英气拿捏得分毫不差。最绝的是楼台会中,她借鉴川剧变脸技法,水袖遮面瞬间切换悲喜神情,让老导演傅全香在后台连连击节:这才是活脱脱的祝九妹!

**雷峰塔下白蛇怨**

2010年新编越剧《白蛇传》里,曹琼挑战一人分饰两角。白素贞的唱腔借鉴了京剧程派云遮月的发音方式,哀而不伤;小青则化用绍剧武旦的念白,脆生生好似钱塘江的浪花。在断桥一折中,她独创的三叠泪唱法——先是哽咽,继而呜咽,终至泣不成声,将白蛇千年情愫唱得百转千回。

从艺三十载,曹琼始终保持着每天清晨在西湖边吊嗓的习惯。她说:越剧就像龙井茶,得用虎跑泉水慢慢沏。当年轻演员追逐流量时,她仍守着老戏台的规矩:扮戏前必先给祖师爷上香,水袖要亲手浆洗,金钗得用真丝线固定。或许正是这份坚守,让她的唱腔历经岁月淘洗,依然如西泠桥下的春水,泠泠淙淙,淌进戏迷心间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