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学戏:当青衣遇上刀马旦,哪个更衬她的骨相美?

曾黎学戏:当青衣遇上刀马旦,哪个更衬她的骨相美?

荧幕上的曾黎总带着一股古典仕女的气韵,那份浑然天成的典雅,让人不禁揣测她与戏曲的渊源。这位中戏八大金钗之首的美人,骨相里确实流淌着梨园血脉——她十二岁便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,主攻京剧青衣。若真要细究曾黎该精研哪种戏曲,恐怕要掀开中国戏曲百花园的帷幕,看看哪种曲调能与她骨子里的贵气相和鸣。

一、青衣本工:梅派风骨入骨三分

七年的京剧科班训练,早已将梅派青衣的基因刻进曾黎的骨血。梅兰芳开创的无腔不新,却新得自然的艺术境界,恰与她那张三庭五眼标致的面容相得益彰。看她在《聊斋》中饰演的梅三娘,水袖轻扬时,分明藏着《贵妃醉酒》里杨玉环的醉眼迷离;回眸顾盼间,又似《霸王别姬》中虞姬的决绝凄美。

但青衣的柔美终究困不住她眉宇间的英气。中戏求学时,章子怡曾说曾黎往那一站就是大青衣的气场,这话暗藏玄机——传统青衣讲究笑不露齿,行不露足,可曾黎那双丹凤眼微微上挑时,分明藏着刀马旦的飒爽。

二、刀马旦突围:打破柔美封印

《大唐荣耀》里的杨贵妃让观众看见另一个曾黎:马嵬坡前横剑自刎的瞬间,金步摇在寒风中叮当作响,这不是深宫怨妇,而是披甲执锐的花木兰。这种刚柔并济的美,让人想起京剧《穆柯寨》里扎靠挥枪的穆桂英,亦或是《扈家庄》中双刀翻飞的扈三娘。

昆曲大师张继青曾说:好演员要能在柔肠百转里藏三分剑气。曾黎身上这种矛盾美感,恰似昆曲《牡丹亭》中杜丽娘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的痴,遇上《林冲夜奔》中丈夫有泪不轻弹的烈。这种撕裂感,不正是当代观众最痴迷的戏剧张力?

三、跨界新韵:传统基因的现代表达

当95后戏迷在抖音追上戏416女团时,曾黎早已在影视剧中实践着戏曲的现代化转译。《星汉灿烂》中她饰演的萧元漪,一个抬眸的眼神流转,分明带着程派青衣声断气不断的韵致;转身时的裙裾飞扬,又暗合荀派花衫的灵动。这种不着痕迹的化用,比生硬堆砌戏曲元素更显功力。

在综艺《美好年华研习社》里,她重现马王堆汉墓帛画天人的造型,云手起势间,汉代乐舞的翘袖折腰与戏曲身段完美交融。这种穿越时空的美学对话,不正是传统戏曲在当代存续的最佳方式?

戏曲行当讲究装龙像龙,装虎像虎,但真正的大角儿,总能在程式化中开出个性化的花。曾黎若真要重拾戏曲,或许不必拘泥于青衣刀马旦的界限。就像裴艳玲既能演钟馗又能扮林冲,当一个人的艺术修为到了化境,行当不过是件可穿可脱的戏服。重要的是,她早已把中国戏曲的写意美学,化作了眼角眉梢的风情万种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