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衣入骨:曾黎的戏曲人生与光影传奇

青衣入骨:曾黎的戏曲人生与光影传奇

2023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红毯上,一袭墨绿旗袍的曾黎手持团扇回眸,纤腰轻折间流转出东方古典韵味。这惊鸿一瞥让观众惊叹不已,却鲜少有人知晓,这份刻进骨子里的优雅,源自她少年时期在梨园中浸润的岁月。

一、少年戏台铸风骨

1987年的荆州京剧团练功房,11岁的曾黎在把杆前压腿,汗水顺着发梢滴落在青砖地面。清晨五点的梆子声里,她跟着师傅走圆场,水袖甩出十二道弧线,每个转身都要保持凤冠上的绒球纹丝不动。青衣讲究的是静中见动,师傅的训诫至今萦绕在她耳边。在《锁麟囊》的排演中,她扮演的薛湘灵需要边唱春秋亭外风雨暴边完成十八个卧鱼动作,戏服里层的棉衬被汗水浸透,却始终保持着唱腔的平稳。

七年科班生涯,曾黎在《贵妃醉酒》里练就了衔杯下腰的绝技,在《四郎探母》中揣摩铁镜公主的娇嗔与英气。1992年全省青少年戏曲大赛上,她凭借《霸王别姬》的虞姬斩获银奖,那段剑舞融合了梅派的雍容与程派的婉约,评委称赞她眉梢眼底都是戏。正是这段经历,让她在二十年后出演《大唐荣耀》的杨贵妃时,能将霓裳羽衣舞演绎得浑然天成。

二、梨园春色入荧屏

2004年《聊斋志异之画皮》剧组,曾黎为梅三娘设计了一套独特的肢体语言。当鬼魅现形时,她借鉴了京剧《李慧娘》中的鬼步,看似轻盈飘忽却暗含爆发力。拍摄复仇戏份时,那双被观众称为能剜人心肝的丹凤眼,正是戏曲中眼随心动训练的结果。导演后来回忆:她说台词时总带着韵白的气口,让这个女鬼有了种古典的凄艳。

在历史剧《大宋传奇之赵匡胤》中,她扮演的花蕊夫人有段抚琴吟诗的戏份。曾黎特意请来戏曲老师指导兰花指法,从推弦到揉吟都带着《西厢记》崔莺莺抚琴的神韵。这种将戏曲程式自然融入影视表演的功力,在新生代演员中实属罕见。

三、传统艺术的当代守望

2021年《典籍里的中国》录制现场,曾黎主动请缨演绎《牡丹亭》选段。当杜丽娘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从她口中唱出时,现场老艺术家们惊讶地发现,这个影视明星居然完整继承了梅派唱腔的枣核腔技巧。节目播出后,她在微博发起寻找戏曲少年话题,自曝当年学《天女散花》时,为练好绸带舞磨破十指的故事。

去年中秋晚会,曾黎与京剧名家王珮瑜合作《武家坡》。彩排时她坚持不用提词器:薛平贵的西皮流水我十二岁就会唱。正式演出中,她饰演的王宝钏既有传统青衣的端庄,又带着现代女性特有的坚韧,弹幕里年轻观众惊叹:原来戏曲可以这么酷!

从荆州戏校的练功房到璀璨的影视舞台,曾黎始终带着戏曲赋予她的生命底色。在某次访谈中,她轻抚着珍藏的点翠头面说道:青衣的魂不能丢,那是中国女子最美的样子。如今,当年那个在后台偷吃桂花糕的小学员,正用光影为传统艺术续写新的传奇。戏台上下,皆是人生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