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园出身的影视花旦:曾黎与京剧的不解之缘
梨园出身的影视花旦:曾黎与京剧的不解之缘
2017年《醉玲珑》热播时,观众发现剧中饰演莲妃的曾黎举手投足间尽显古典韵味。这份独特的东方美感,源自她八年专业京剧学习铸就的形体记忆。这位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96级明星班的中戏校花,竟有着不为人知的梨园往事。
一、青衣少女的梨园岁月
1990年,14岁的曾黎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。这个湖北荆州女孩在京剧科班开启了严苛的学艺生涯。每天清晨五点起床练功,寒冬腊月里压腿时疼出的冷汗浸透练功服,唱念做打的基本功训练要持续到深夜。
在众多行当中,曾黎专工青衣。这个考验唱功与仪态的行当要求演员始终保持端庄娴静的姿态。为练就标准台步,她曾绑着沙袋在操场走圈,直到双膝淤青;为纠正眼神,她盯着烛火练眼神流转,常被烟熏得泪流满面。
八年时光淬炼出扎实的戏曲功底。1998年从中戏毕业时,曾黎已能完整演绎《贵妃醉酒》《霸王别姬》等经典剧目,青衣特有的云手水袖技法运用纯熟,为日后影视表演埋下伏笔。
二、京剧基因的银幕绽放
转战影视圈后,曾黎将戏曲程式转化为独特的表演优势。在《新聊斋志异·画皮》中,她饰演的梅三娘一袭红衣,转身回眸时的眼神凌厉如刀,正是借鉴了京剧刀马旦的亮相身段。剧中长达三分钟的长镜头哭戏,运用青衣气沉丹田的发声技巧,悲怆之音直抵人心。
拍摄《在远方》期间,导演要求曾黎即兴表演昆曲。她信手拈来的《游园惊梦》选段,让剧组惊叹其童子功的深厚。这种随时调取戏曲记忆的能力,使她在塑造古典女性时独具风韵。
现代剧《好好说话》里,她将青衣的含胸拔背化为职场女性的优雅仪态。看似随意的举手投足间,暗含戏曲身段的力学美感,形成独特的形体语言体系。
三、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
京剧训练赋予曾黎的不仅是技艺,更塑造了她的艺术人格。面对娱乐圈浮躁风气,她始终保持着梨园人戏比天大的敬畏心。这份坚守,在当下影视行业显得弥足珍贵。
近年来,曾黎积极参与戏曲推广活动。在央视《角儿来了》节目中,她与京剧名家同台演绎《梨花颂》,展现专业级唱腔。社交媒体上分享的戏曲妆造视频,吸引年轻观众关注传统艺术。
2023年北京国际电影节,她佩戴戏曲点翠头面亮相红毯。这个充满巧思的造型,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,也彰显着文化自信。正如她所说:戏曲基因早已融入血液,这是我最珍贵的艺术底色。
从京剧舞台到影视荧幕,曾黎用二十年时间证明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。在流量为王的时代,这位青衣出身的演员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虔诚。当镜头对准她时,观众看到的不仅是明艳容颜,更是一个文化传承者跨越时空的美学对话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