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:被青衣水袖锁住的荧屏美人

曾黎:被青衣水袖锁住的荧屏美人

200年前,四大徽班进京催生京剧;200年后,中央戏剧学院诞生了一位被称作中戏200年一遇的美人——曾黎。当人们惊艳于她在《聊斋》中梅女的妖娆、《大唐荣耀》里杨贵妃的雍容时,鲜少有人注意到她举手投足间暗藏的青衣风骨。

一、刀马旦身段里的青衣魂

十二岁那年,曾黎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。这个来自湖北荆州的女孩,在京剧科班经历了严苛的形体训练。每天清晨五点,练功房的水袖翻飞中,她反复揣摩着《贵妃醉酒》里的云手,《锁麟囊》中的圆场步。戏曲老师总说她的眼神太柔,硬生生把主攻刀马旦的她,掰成了青衣行当。

这段经历在她身上烙下独特印记。《在远方》中霍梅推眼镜时翘起的小指,《星汉灿烂》里程母训子时绷直的脖颈,这些被观众热议的细节,恰是戏曲程式化表演的现代转化。正如她自己所说:青衣的含蓄像条隐形的丝线,牵着我每个角色的魂。

二、荧屏美人的戏曲密码

与同班同学章子怡的玉娇龙式外放不同,曾黎的表演总带着收束的美感。《大唐荣耀》里杨玉环饮下毒酒那场戏,她将戏曲的三节六合法则融入现代表演:以腰为轴缓缓下蹲,水袖般垂落的裙摆与颤抖的指尖形成动静对照,把赴死的凄美演绎得如诗如画。

这种独特的表演美学,在综艺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当其他姐姐们热舞时,她一段《梨花颂》的戏腔惊艳全场。兰花指划过面颊的刹那,让人恍见《霸王别姬》里说好一辈子的程蝶衣。

三、活在流量时代的非遗传灯者

在横店拍戏间隙,曾黎总会钻进当地票友的戏班子。2019年重阳节,有人目睹她在苏州沧浪亭与昆曲演员切磋《牡丹亭》身段。这种近乎执着的痴迷,源自她对戏曲式微的焦虑:每次看到年轻观众分不清西皮二黄,就觉得该做点什么。

于是我们在《美好年华研习社》里,看见她手把手教爱豆们走台步;在直播间听到她科普靠旗与翎子的区别。这种笨拙的文化突围,恰似她总说的那句话:青衣的魂不能断在我们这代人手里。

当95后观众为《新神榜:杨戬》里的京剧元素欢呼时,或许不会想到,有位荧屏美人正用最古老的方式守护着传统文化。曾黎的戏曲情结,就像她钟爱的点翠头面,在流量至上的年代泛着幽蓝的光。这抹光晕里,藏着中国古典美学最隐秘的传承密码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