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的梨园情缘:从京剧刀马旦到荧幕青衣
曾黎的梨园情缘:从京剧刀马旦到荧幕青衣
2021年央视元宵晚会上,一袭红衣的曾黎手持折扇,眼波流转间,将《红楼梦》中贾宝玉的经典唱段演绎得韵味十足。这个惊艳亮相,让观众猛然记起这位中戏96级明星班公认的班花,还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梨园往事。
一、戏曲世家的传承密码
曾黎的戏曲启蒙源于家乡湖北沙市的青石板巷。父亲是当地京剧团资深琴师,母亲则是汉剧团的当家花旦。每逢周末,6岁的小曾黎总会搬着小板凳坐在后台,看父母在油彩与戏服间穿梭。汉剧《贵妃醉酒》的婉转唱腔与京剧《穆桂英挂帅》的铿锵锣鼓,在她幼小心灵埋下艺术种子。
11岁那年,北京戏曲学院附中到湖北招生。考官让考生即兴表演时,曾黎将母亲常演的汉剧《二度梅》选段与京剧《卖水》身段巧妙融合。这段跨越剧种的即兴表演,让主考老师拍案叫绝:这孩子天生就该吃这碗戏饭!
二、科班淬炼的戏曲人生
在戏校七年,曾黎主攻刀马旦。清晨五点半的练功房总能看到她的身影:厚底靴踩出稳健台步,翎子功耍得虎虎生风。为练好《扈家庄》的靠旗翻身,她曾在寒冬腊月穿着二十斤的行头连翻五十个旋子,汗水浸透三层水衣。这段经历让她明白:戏曲之美,是血汗凝成的珍珠。
1995年毕业汇报演出,曾黎在《昭君出塞》中同时挑战青衣与刀马旦。马趟子表演时,她突然发现靠旗勾住了马鞭。电光石火间,她即兴加入个鹞子翻身,将失误化为惊艳亮相。这种临场应变能力,正是七年科班淬炼的厚积薄发。
三、跨界融合的艺术新生
转战影视圈后,曾黎将戏曲养分注入表演。《聊斋志异之画皮》中,她饰演的梅三娘复仇时的眼神戏,借鉴了川剧变脸的瞬间爆发力;《大唐荣耀》里杨贵妃的醉态,化用京剧《贵妃醉酒》的卧鱼身段。这些不着痕迹的融合,让角色平添古典韵味。
2020年拍摄《星汉灿烂》时,有场程少商月下独舞的戏。曾黎建议导演加入水袖元素,亲自设计了一套融合汉唐舞与京剧卧鱼动作的舞蹈。当蓝色水袖划破夜色,观众仿佛看见千年文化在荧幕重生。
从汉江畔的戏曲苗苗,到中戏的大青衣,再到影视界的古典美人,曾黎用三十载光阴诠释着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。那些镌刻在DNA里的戏曲基因,终化作她塑造角色时的一颦一笑,正如她所说:戏曲教我如何用身体说话,这是演员最珍贵的财富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