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与京剧:青衣水袖间的光影人生
曾黎与京剧:青衣水袖间的光影人生
当曾黎身着华美戏服登上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舞台时,云手翻飞间流转的不仅是国粹韵味,更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七年学艺时光。这位被章子怡称为中戏两百年一遇的美人,在成为影视演员之前,曾在湖北省京剧院的练功房里,日复一日地踩着厚底靴练圆场步。
一、荆楚梨园初长成
1990年的武汉,11岁的小曾黎被父母送入湖北省戏曲学校。这个看似文静的女孩,在京剧科班开启了她与戏曲的七年之缘。每天清晨五点,天光未亮,练功房里已响起清脆的云板声。压腿、踢腿、跑圆场,这些基本功要练足两个时辰才能吃早饭。
青衣行当的唱腔训练尤为严苛。曾黎至今记得,为了练就脑后音的穿透力,寒冬腊月里要对着结霜的玻璃哈气,观察气息的均匀度。京剧名家张春秋来校指导时,特意指点她《二进宫》里李艳妃的唱段:这出戏讲究气沉丹田,吐字如珠,你眼神里的那份端庄劲儿倒是难得。
1995年毕业汇报演出,曾黎在《贵妃醉酒》中饰演杨玉环。凤冠霞帔加身,衔杯下腰的绝活赢得满堂喝彩。这段视频至今保存在戏校档案室,成为后辈学习的范本。
二、京剧基因的现代转化
考入中戏96明星班后,曾黎并未割裂与戏曲的联系。在排演毕业大戏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时,她巧妙融入戏曲身段。祝英台哭坟时的跪步疾行,化用了《窦娥冤》中的搓步技巧;水袖轻扬间,依稀可见《白蛇传》里白素贞的哀婉。
影视作品中,这种跨界融合更为精妙。《聊斋志异之画皮》里,梅三娘回眸时的眼神停顿,源自京剧亮相的定睛;《大唐荣耀》中独孤靖瑶的戎装佩剑,握剑姿势分明是戏曲把子功的改良。导演陆川曾说:曾黎每个转身都带着戏曲的韵律美,这是科班演员模仿不来的。
这种艺术基因的传承,在新生代演员中愈发珍贵。当流量明星依赖替身和特效时,戏曲功底赋予曾黎行云流水的打戏表现力。《倚天屠龙记》中胡青牛夫人掌击灭绝师太的戏份,她坚持不用威亚完成全套动作,让武术指导赞叹不已。
三、传统艺术的当代突围
在短视频平台,曾黎的京剧妆教视频获得百万点赞。点翠头面在手机镜头下流光溢彩,90后观众惊叹:原来戏曲造型这么时尚!这种传播方式,让古老艺术焕发新生。她参与的文化类综艺《拿手好戏》,用影视化手法改编传统剧目,使《锁麟囊》登上微博热搜。
戏曲元素在现代影视中的运用日益精妙。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里商细蕊的戏中戏,《甄嬛传》中惊鸿舞的水袖设计,都在印证着传统与现代的共鸣。曾黎近期在话剧《青衣》中饰演筱燕秋,将京剧演员的执着与挣扎演绎得入木三分,谢幕时长达三分钟的碰头彩,见证着观众对传统的敬意。
从汉剧故里走出的青衣少女,到聚光灯下的实力演员,曾黎用三十年时光诠释着艺术传承的真谛。当她在直播间教网友画京剧眉妆时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艺传授,更是一个古老剧种在数字时代的温柔突围。这份坚守,恰似她最爱的《牡丹亭》唱词:不到园林,怎知春色如许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