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:京剧刀马旦出身,她的戏曲人生比荧屏角色更精彩

曾黎:京剧刀马旦出身,她的戏曲人生比荧屏角色更精彩

在《星汉灿烂》中饰演程少商母亲的曾黎,总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场。当观众感叹这位中戏96级明星班班花的演技时,却鲜少人知她曾与梅兰芳之子同台献艺,是正统的京剧刀马旦传人。这位被章子怡、刘烨称作大青衣的演员,人生中最珍贵的七年都浸泡在京韵锣鼓声中。

一、梨园七年:从湖北京剧苗子到戏曲新秀

1988年,湖北荆州的小曾黎被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破格录取,主攻刀马旦。这个选择在当时的戏曲界堪称惊世骇俗——11岁的少女要承受每天五点半的晨功训练,在冬日的练功房里,绑着三斤重的铜制跷鞋,单脚独立在条凳上,一立就是半炷香的时间。

京剧行当里的刀马旦讲究唱念做打四功俱全,曾黎每天要完成二十个旋子、三十个鹞子翻身的硬指标。她的授业恩师张逸娟回忆:这丫头有股狠劲,别人练三遍的动作,她非练十遍不可。1992年汇报演出时,曾黎在《扈家庄》中饰演扈三娘,一套靠旗出手的绝活惊艳四座,被北京京剧院的领导当场看中。

二、从戏曲舞台到影视荧幕的华丽转身

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95年。在中戏教授的劝说下,曾黎以专业前三的成绩考入表演系。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——放弃北京京剧院的铁饭碗,投身前途未卜的影视行业。班主任常莉却说:她身上有戏曲演员特有的韵律感,这是影视演员最缺的。

戏曲功底成就了曾黎独特的表演风格。在《聊斋志异之画皮》中,她饰演的梅三娘含冤复仇,转身甩袖间尽显戏曲身段之美;《大唐荣耀》里的杨贵妃,举手投足间带着梅派青衣的优雅气韵。正如导演李少红评价:她的每个眼神都像在舞台上,带着穿透镜头的力度。

三、戏曲血脉滋养的表演哲学

在横店片场,曾黎有个特别的习惯:开拍前总要对着镜子走圆场步。她说:京剧的云手、山膀不是套路,而是帮助演员找到气韵的钥匙。这种训练让她在《倚天屠龙记》中饰演的胡青牛夫人王难姑,仅用三场戏就立住了人物。

戏曲基因深深影响着她的创作理念。拍摄《在暴雪时分》时,她建议导演采用戏曲以虚代实的手法,用眼神和身段代替台词。这种表演方式让观众直呼:看她演戏就像在看折子戏,每个停顿都有戏。

当46岁的曾黎在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舞台上重现《梨花颂》时,那些深埋骨子里的戏曲记忆瞬间苏醒。从京剧舞台到影视荧幕,她始终保持着刀马旦的那股韧劲。正如她所说:戏曲教我的不仅是技艺,更是如何用生命演绎角色。这份独属于中国戏曲演员的坚守,让曾黎在流量至上的时代,始终保持着艺术家的风骨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