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的梨园旧梦:一段青衣往事里的戏曲传承

曾黎的梨园旧梦:一段青衣往事里的戏曲传承

北京南城胡同深处,某处四合院传来阵阵水袖破空之声。16岁的曾黎正在梨园师傅的注视下练习圆场步,青砖地面被绣花鞋踏出细密的汗渍。这段鲜为人知的学艺经历,在她日后的荧幕光影中悄然绽放,织就演员与戏曲间藕断丝连的缘分。

一、青衣入骨:戏曲基因的悄然植入

1995年的湖北省京剧院附中,戏曲苗子班正在选拔新生。身段颀长的曾黎以一段《贵妃醉酒》惊艳四座,被京剧名家刘长瑜赞为天生青衣胚子。在严格到苛刻的科班训练中,她每天凌晨五点绑着沙袋跑圆场,在寒冬腊月里对着冰面练眼神,这些看似残酷的训练却在她的肢体记忆里镌刻下戏曲的韵律密码。

京剧旦角特有的含胸拔背体态,让曾黎在影视剧中行走坐卧自带气韵。《大唐荣耀》里杨贵妃的仪态万方,《在远方》中霍梅的职场精英范,那些看似不经意的转身回眸,都暗含着戏曲程式化动作的现代转化。当导演要求表现角色内心波动时,她下意识运用的抖袖云手等戏曲技法,往往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表演火花。

二、流派传承:程派艺术的现代转译

在戏曲界素有十旦九程之说,曾黎主攻的程派青衣讲究声断气不断的演唱技巧。这种虚实相生的发声方式,赋予她台词处理独特的呼吸节奏。《聊斋奇女子》中宦娘诉说身世时,那种欲语还休的气声运用,正是程派唱腔幽咽婉转特质的影视化呈现。

程派创始人程砚秋提出的三节六合身法理论,在曾黎的武打戏中展现得淋漓尽致。《新射雕英雄传》里李萍雪夜护子的场景,她以腰为轴的闪转腾挪,配合欲左先右的动作预判,将传统戏曲身段完美融入现代武侠叙事。这种跨越艺术门类的表演融合,恰似程派艺术守正创新精神的当代表达。

三、跨界共生:传统艺术的当代突围

某次拍摄古装剧时,曾黎即兴加入的卧鱼身段引发导演惊叹。这个源自《贵妃醉酒》的经典动作,经过影视镜头重新解构,竟呈现出超越剧本的叙事张力。这种创造性转化印证着:传统戏曲元素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,而是活在当代艺术肌理中的文化基因。

在流量至上的影视工业体系里,曾黎始终保持着戏曲人的慢功夫。她会为某个转身角度反复揣摩昆曲《牡丹亭》的影像资料,会在现代剧拍摄间隙温习京剧韵白。这种看似不合时宜的艺术坚持,恰是程派外柔内刚精神内核的最好诠释——在浮躁时代守护着传统艺术的尊严与品格。

从长安大戏院的红氍毹到横店影视城的绿幕前,曾黎用二十年光阴演绎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。当观众惊艳于《星汉灿烂》中萧元漪的凌厉眼神时,或许不会想到那抹眼波流转间,藏着某个冬日清晨少女对镜练功的倒影。这种隐秘的文化传承,恰似暗香浮动的戏曲血脉,在影视艺术的土壤中开出新的繁花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