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的戏曲情缘:青衣水袖如何滋养荧屏风华

曾黎的戏曲情缘:青衣水袖如何滋养荧屏风华

在《星汉灿烂》中惊鸿一瞥的曾黎,举手投足间总带着古典仕女的矜贵气韵。这位中戏96级七朵金花之一的女演员,在光影世界里游刃有余的表演功力,原来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戏曲往事。

一、梨园春色里的青衣传承

少年时期的曾黎在湖北戏曲学校度过了七年时光,专工京剧青衣行当。每天清晨五点,练功房里就会响起她吊嗓的清音,水袖翻飞间要精准控制三米长的白绸,一个卧鱼动作能保持纹丝不动二十分钟。这些看似严苛的基本功训练,恰恰塑造了她独特的形体记忆。

在《大宅门》拍摄期间,曾黎即兴加入的戏曲身段让导演郭宝昌拍案叫绝。她诠释的白玉婷,手持折扇的腕花、莲步轻移时的裙裾微摆,处处透着程派青衣的含蓄之美。这种将戏曲程式化表演转化为影视语言的功力,正是源于童子功的深厚积淀。

二、跨剧种的艺术融合

除了本工的京剧,曾黎对昆曲的研习同样令人惊叹。在综艺《美好年华研习社》中,她演绎的杜丽娘让昆曲名家张继青赞叹眼角眉梢都是戏。为呈现《牡丹亭》的婉转情致,她特意向省昆演员学习气声唱法,将水磨腔的细腻融入影视表演的台词处理。

这种跨剧种的借鉴在《陪你看烟花》中尤为明显。她饰演的民国女画家,喝茶时兰花指轻扣盖碗的细节,既有梅派青衣的端庄,又带着越剧闺门旦的柔美。这种独特的表演美学,让角色在时代洪流中绽放出古典与现代交织的魅力。

三、传统艺术的当代新生

在流量至上的影视生态中,曾黎始终保持着对传统艺术的敬畏。她参与创作的戏曲微电影《锁麟囊》,创新性地用电影蒙太奇解构京剧的时空叙事,让年轻观众透过薛湘灵的命运沉浮,触摸到程派艺术的人文内核。

这位青衣出身的演员,正在用全新的方式延续着戏曲血脉。从抖音上的京剧手势教学,到B站的戏曲妆发vlog,她让古老的艺术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。正如她在采访中所说:戏曲不是博物馆里的文物,而是流动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。

当我们在《浮图缘》里看到步音楼回眸时的眼波流转,在《玉骨遥》中感受白雪鹭行礼时的仪态万千,那些惊艳瞬间的背后,是二十年如一日对戏曲美学的坚守。曾黎的从艺之路证明,传统艺术的滋养永远不会过时,它总能在新的时代找到最动人的表达方式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