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学戏:眼波流转间哪个曲种最衬她的美?
曾黎学戏:眼波流转间哪个曲种最衬她的美?
斜倚朱栏的古典美人曾黎,骨子里浸润着东方戏曲的韵律。这位以中戏两百年一遇美人著称的演员,从戏曲科班走向影视舞台,举手投足间总带着水袖云肩的风姿。若真要让她重拾老本行,哪种戏曲最能绽放她的独特韵味?
**一、刀马旦的飒爽:京剧舞台上的铿锵玫瑰**
在湖北省京剧院的七年学艺,将青衣身段刻进了曾黎的基因。当她踩着寸子鞋在《大宅门》中亮相,凤眼一挑便是杨九红的风尘傲骨。刀马旦的刚烈与青衣的婉约在她身上完美交融,正如《白蛇传》里白素贞既有水漫金山的刚毅,又有断桥相会的缠绵。
曾黎的颀长身段是天生的舞台优势。在《聊斋》中饰演梅三娘时,她执剑回眸的刹那,让人恍惚看见穆桂英挂帅的英姿。这般身段若配上靠旗翎子,定能演活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飒爽。
**二、昆曲水磨腔:江南烟雨里的婉约诗行**
当曾黎身着素色旗袍在《在远方》中轻吟《游园惊梦》,吴侬软语化作绕指柔。昆曲的雅致恰似她眉间那颗朱砂痣,越是细品越觉韵味悠长。杜丽娘不到园林,怎知春色如许的感叹,经由她略带磁性的嗓音演绎,竟有了现代知识女性的况味。
水袖功曾是戏曲演员的必修课。曾黎在《理发师》中甩袖拭泪的镜头,分明带着《牡丹亭》里寻梦的哀婉。若能将《玉簪记》中陈妙常的拂尘与水袖结合,怕是连白云观的道姑都要叹句此曲只应天上有。
**三、越剧女儿情:西子湖畔的绕指柔情**
《色戒》里惊鸿一瞥的旗袍造型,让人联想到越剧大师王文娟的林黛玉。越剧的缠绵悱恻最宜展现曾黎眼角眉梢的欲说还休。试想她若扮上《红楼梦》里的薛宝钗,手执团扇轻唱金玉良缘将我骗,怕是连曹雪芹都要感叹这个宝姐姐,真真是从书里走出来的。
越剧特有的尹派唱腔,与曾黎略带沙哑的声线堪称绝配。在《陪读妈妈》中她哼唱越剧选段时,不经意间流露的江南韵味,恰似绍兴老酒般愈陈愈香。若能全本演绎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,化蝶双飞时定能催落满场珠泪。
**结语:梨园无界美自天成**
从京剧科班到影视荧屏,曾黎始终携着戏曲的魂。与其说哪个曲种最适合她,不如说传统戏曲的千年积淀早已融入她的骨血。当她在《星汉灿烂》中轻抚古琴,指尖流淌的分明是《贵妃醉酒》的霓裳羽衣曲;当她身着现代装束回眸浅笑,眼波流转间尽是《游园惊梦》的迤逦春色。这种跨越时空的艺术共鸣,或许才是戏曲传承最美的模样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