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的戏曲基因:从刀马旦到荧幕青衣的华丽转身
曾黎的戏曲基因:从刀马旦到荧幕青衣的华丽转身
在《星汉灿烂》中执剑而立的阿母,眉宇间自带三分英气,这是曾黎独有的古典韵味。这位被章子怡誉为中戏两百年一遇的美人,其骨子里的戏曲基因,早已在荧幕上绽放异彩。
一、梨园启蒙:汉剧世家的血脉传承
湖北荆州的老戏台上,六岁的曾黎第一次踮起脚尖,跟着爷爷学唱汉剧《二度梅》。汉剧特有的七句半唱腔在稚嫩的童声中流转,这个诞生于明代的古老剧种,在荆楚大地上滋养出曾黎最初的戏曲审美。爷爷珍藏的汉剧脸谱画本里,红脸的关公、白脸的曹操,成为她最早的戏剧启蒙。
少年宫的汉剧科班训练,让曾黎真正触摸到戏曲的精髓。每天清晨五点半的云手练习,在晨雾中勾勒出少女柔中带刚的身段。汉剧特有的三小行当(小生、小旦、小丑)训练,赋予她灵动多变的表演天赋。当同龄女孩沉迷流行歌曲时,她已在《贵妃醉酒》的唱段中揣摩杨玉环的万般风情。
二、刀马旦的淬炼:京剧科班的涅槃
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,是曾黎戏曲人生的转折点。在京剧刀马旦的严格训练中,每天重复着踢腿三百次、云手五百次的枯燥练习。耍花枪时虎口磨出的血泡,扎大靠旋转时摔出的淤青,都成为蜕变的印记。程派水袖的抖、挑、扬、甩,在她手中逐渐化作行云流水。
这段经历塑造了曾黎独特的荧幕气质。在《聊斋志异》中饰演梅三娘时,她将刀马旦的飒爽融入鬼魅的凄美;《大唐荣耀》里的杨贵妃,程派唱腔的婉转哀怨悄然渗透进台词处理。那些年在练功房流过的汗水,最终化作镜头前收放自如的表演张力。
三、青衣风骨: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对话
从中戏毕业后,曾黎并未割舍戏曲情结。她常在剧组随身携带《梅兰芳舞台艺术》画册,在候场时揣摩青衣的气韵二字。在《在远方》中饰演的霍梅,看似现代职场女性,但转身时的裙裾摆动,依稀可见戏曲旦角的步态风姿。
2021年央视戏曲晚会上,曾黎与京剧名家共演《梨花颂》。褪去影视光环,水袖轻扬间,那个汉江边练功的少女仿佛穿越时空归来。她说:戏曲教会我如何用身体说话,在影视表演中,每个细微的表情都是内心的外化。
从汉剧世家的熏陶到京剧刀马旦的淬炼,曾黎将戏曲的写意美学融入影视表演。在流量至上的演艺圈,这份对传统的坚守恰似青衣的水袖,在喧嚣中舞出从容气度。当镜头对准她时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明星曾黎,更是一个携带着中华戏曲基因的文化传承者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