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与戏曲的缘分:青衣入骨戏腔醉人
曾黎与戏曲的缘分:青衣入骨戏腔醉人
在《星汉灿烂》中仪态万方的阿母曾黎,举手投足间总带着一股古典韵致。这份刻在骨子里的优雅并非凭空而来,中央戏剧学院96级明星班走出的她,是当年以专业课第三名考入的京剧青衣。当人们惊艳于她在荧幕上的古典气质时,殊不知这恰是二十年戏曲功底的自然流露。
一、青衣风骨:京剧刻入骨血的优雅
曾黎在湖北省京剧院长达七年的学艺生涯,将程式化的戏曲表演打磨成身体记忆。青衣行当讲究站如松,坐如钟,走台步时裙裾不能晃动分毫,这对演员的形体控制提出极高要求。正是这种严苛训练,让曾黎在影视剧中总能保持挺拔如竹的仪态。
京剧唱腔的云遮月技法,要求声音清亮中带着含蓄的沙哑,这与曾黎略带磁性的嗓音完美契合。她在综艺《声临其境》中演绎《青衣》片段,一段月宫中嫦娥离广寒的戏腔,将程派唱腔的幽咽婉转拿捏得恰到好处,听得现场评委眼眶湿润。
从《在远方》里身着旗袍的都市丽人,到《聊斋》中妖娆妩媚的梅三娘,曾黎的每个角色都带着青衣演员特有的分寸感。即便是现代装扮,转身回眸间仍能窥见戏曲程式化表演的影子,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成就了她独特的荧幕魅力。
二、水磨雅韵:昆曲中的江南烟雨
昆曲的水磨调讲究气无烟火,字有筋骨,这与曾黎清冷的气质不谋而合。她在《霸王别姬》戏曲综艺中尝试的杜丽娘扮相,虽非专业昆曲演员,但眼波流转间已初现步步娇的袅娜风姿。昆曲的抒情性唱腔,恰能展现她声音中如江南烟雨般的朦胧美。
曾黎的骨相自带古典美人的疏离感,这与昆曲追求的冷香幽韵气质高度契合。当她身着素白戏服吟唱《牡丹亭》选段时,无需繁复头面装饰,单凭眼角眉梢的细微表情,便将深闺千金的缠绵心事娓娓道来。
昆曲表演讲究无动不舞,这对影视演员的肢体表现力是极大挑战。曾黎在《大唐荣耀》中饰演的杨贵妃,醉酒戏的肢体语言明显借鉴了昆曲身段,将贵妃的媚态与哀愁化作行云流水般的动作语言。
三、当代重塑:传统戏曲的时尚表达
在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舞台上,曾黎大胆尝试戏腔与流行音乐的跨界融合。当她用程派唱腔演绎《红颜旧》时,京剧的咬字归韵与现代编曲碰撞出惊艳火花,弹幕瞬间被耳朵怀孕的惊叹刷屏。这种创新不是简单的拼贴,而是建立在对传统唱腔深刻理解之上的再创作。
曾黎参与的戏曲综艺《最美中国戏》中,她与专业演员合作改编的《新贵妃醉酒》舞台剧,将京剧程式化动作解构成现代舞蹈语言。贵妃的卧鱼身段被重新设计成地面动作,既保留戏曲神韵又符合当代审美,这种创造性转化展现了她对传统的深刻理解。
在短视频平台,曾黎的戏曲变装视频屡成爆款。当她从现代装束瞬间切换成京剧扮相,千年时光仿佛在镜头前折叠。这种视觉冲击不仅带来审美享受,更让年轻观众直观感受到传统戏曲的时尚潜力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