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戏曲启蒙恩师揭秘:她背后的京剧名家是谁?
**曾黎戏曲启蒙恩师揭秘:她背后的京剧名家是谁?**
在娱乐圈中,曾黎是公认的“青衣气质”代表。她的古典韵味和扎实的表演功底,常被观众津津乐道。但少有人知的是,这份独特的艺术底蕴,与她少年时期在戏曲科班的淬炼息息相关。而这段经历背后,离不开一位京剧名家的悉心栽培——她便是曾黎的戏曲启蒙老师、梅花奖得主**杨至芳**。
---
**科班出身:从湖北小城走出的戏曲苗子**
1980年代,年仅11岁的曾黎考入湖北省戏曲学校(现湖北艺术职业学院),主攻京剧青衣行当。彼时,戏曲行业虽不复鼎盛,但湖北作为京剧重镇,仍聚集了一批功底深厚的艺术家。其中,杨至芳的名字在业内堪称“金字招牌”。
杨至芳师承京剧大师张君秋,专工青衣,嗓音清亮圆润、表演细腻传神,凭借《祭江》《玉堂春》等经典剧目屡获殊荣,1987年更以全票斩获中国戏剧梅花奖。她不仅活跃于舞台,还致力于戏曲教学。当曾黎进入湖北省戏曲学校时,杨至芳已是该校的核心教师之一。
---
**严师高徒:一出《二进宫》奠定十年功底**
据曾黎回忆,戏曲科班的生活近乎“苦行僧”。每日清晨5点练功,踢腿、压腰、跑圆场是基本功,而杨至芳对学生的要求尤为严格。“一个亮相的眼神不到位,她会让我们反复练几十遍。”曾黎曾在采访中提到,“杨老师常说,戏是‘磨’出来的,台下不吃苦,台上就露怯。”
在严苛的训练中,曾黎逐渐展露天赋。她身形高挑、嗓音条件优越,尤其擅长《二进宫》《四郎探母》等青衣唱功戏。杨至芳曾亲自为她设计身段,逐字逐句打磨唱腔。这段经历不仅让曾黎掌握了京剧的“手眼身法步”,更让她领悟到“戏比天大”的职业态度。
---
**从戏台到荧幕:戏曲基因成就“大青衣”**
1995年,曾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,与章子怡、袁泉等成为同窗。尽管转型影视,戏曲训练的烙印却深刻影响了她的演艺之路。无论是《聊斋》中凄婉的梅三娘,还是《星汉灿烂》中端庄的萧元漪,她的一颦一笑皆带着戏曲程式化的美感。
“戏曲教会我如何用肢体传递情绪。”曾黎坦言,拍摄古装剧时,导演常惊讶于她无需指导便能精准把握仪态,“这要感谢杨老师当年对细节的苛求。”
---
**师徒情深:艺术传承的另一种延续**
尽管离开戏曲舞台多年,曾黎始终与杨至芳保持联系。2021年,她受邀参加戏曲文化节目时,特意演绎了京剧《贵妃醉酒》选段,并向观众介绍:“我的戏曲底子,是杨至芳老师一招一式教出来的。”
如今,杨至芳虽年逾七旬,仍坚持在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授课。而曾黎的每一次古装角色出圈,都被戏迷视为戏曲教学成果的“跨界认证”。这对师徒的故事,或许正印证了传统艺术的生命力——它或许会变换载体,但那些关于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的坚守,终将在时光中熠熠生辉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