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舜晞:当新生代演员邂逅传统戏曲,碰撞出别样火花

曾舜晞:当新生代演员邂逅传统戏曲,碰撞出别样火花

近年来,新生代演员曾舜晞在影视作品中频频展现与传统戏曲的跨界互动,这个被粉丝称为大眼仔的年轻演员,用他独特的方式为传统艺术的现代表达开辟了新路径。从古装剧中的戏曲扮相到综艺舞台上的跨界尝试,曾舜晞正通过多元化的艺术实践,完成着新生代演员与传统戏曲的对话。

一、影视剧中的戏曲基因

在《说英雄谁是英雄》中,曾舜晞饰演的王小石有一场重头戏——在汴京街头表演傩戏。这场戏要求演员既要保持角色的江湖侠气,又要精准还原傩戏的程式化表演。为呈现这段三分钟的长镜头,曾舜晞提前三个月向福建地方剧团的老师学习傩戏步法,甚至专门研究宋代傩戏面具的佩戴方式。拍摄时,他头戴彩绘木雕面具,手持桃木剑,将驱邪纳福的古老仪式演绎得极具张力。

《嘉南传》中李谦这个角色更将曾舜晞的戏曲功底推向新高度。剧中需要他即兴表演昆曲《牡丹亭》选段,为此他跟随江苏省昆剧院老师进行封闭训练。从水袖功到兰花指,从台步到眼神,曾舜晞在剧组下榻的酒店走廊反复练习,最终在镜头前呈现出杜丽娘游园惊梦的经典片段。这场戏播出后,戏曲专家评价其虽非专业,但抓住了昆曲的形与魂。

二、跨界舞台的破圈尝试

在《我是特优声》戏曲特别企划中,曾舜晞与京剧名家合作演绎《霸王别姬》片段。他选择挑战虞姬的剑舞,这对没有任何武戏基础的演员来说堪称冒险。排练时,他每天进行四小时的基本功训练,从云手到鹞子翻身,再到连续的剑花动作,最终在舞台上完成了一段行云流水的剑器舞。节目播出后,这段表演在B站获得百万播放量,弹幕中满是新生代演员的戏曲觉醒的赞叹。

央视戏曲频道的《角儿来了》节目里,曾舜晞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河北梆子《钟馗嫁妹》。这个需要反串且唱腔高亢的选段,让他在录音棚泡了整整一周。制作人透露,曾舜晞为找准梆子腔的夯音特点,特意到石家庄民间戏班采风,甚至学会了用方言念白。节目现场,他头戴红髯口、身着蟒袍的造型甫一亮相,就赢得满堂喝彩。

三、文化传承的当代注解

在快手发起的戏曲接力活动中,曾舜晞别出心裁地将京剧《定军山》与流行音乐混搭。他身着改良靠旗装,用电子音乐重新编曲老生唱段,这段2分17秒的短视频获得327万点赞。这种大胆的创新引发两极讨论,但不可否认的是,他用Z世代的语言让传统戏曲触达了更多年轻受众。

抖音戏曲变装挑战里,曾舜晞的川剧变脸视频成为现象级爆款。视频中他从现代装瞬间切换为蓝脸窦尔敦扮相,这个15秒的短视频带动戏曲变装话题播放量突破5亿次。更难得的是,他在视频简介中详细科普了川剧变脸的不同脸谱含义,实现了娱乐性与知识性的平衡。

在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,曾舜晞的戏曲跨界实践恰似一座桥梁,连接着古老艺术与当代审美。他未必是戏曲行家,却用青年演员的视角诠释着传统艺术的当代价值。从影视剧到短视频,从专业舞台到网络空间,这些尝试都在证明:当传统文化遇见合适的表达方式,依然能在新时代焕发灼灼光华。这种跨界不是对传统的消解,而是另一种形式的传承与致敬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