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绍娟:在传统戏台上开出时代新花
曾绍娟:在传统戏台上开出时代新花
在川剧艺术的长河中,曾绍娟的名字犹如一朵带露的芙蓉,既承袭着传统戏曲的馥郁芬芳,又绽放着新时代的独特光彩。这位国家一级演员用三十年光阴淬炼技艺,在坚守传统的同时,以惊人的创造力不断推出新编剧目,让川剧这门古老艺术持续焕发青春。
一、传统基因的当代转化
曾绍娟深谙川剧艺术精髓,她的新编创作始终扎根于传统沃土。在《霓裳羽衣》中,她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植入现代视角,贵妃的霓裳羽衣舞不再局限于传统程式,而是融入现代舞蹈的流动线条。水袖翻飞间,既有川剧高腔的悠扬婉转,又暗合现代人对爱情自由的向往。这种创新不是简单的形式嫁接,而是让传统程式与现代审美展开深层对话。
在《浣花笺》的创作过程中,曾绍娟三赴成都望江楼,从薛涛制笺的千年传说中提炼出女性独立意识。她大胆突破青衣行当的表演范式,在制笺舞中创造性地加入蜀绣手势,让传统程式焕发新意。这种创新不是否定传统,而是让传统基因在当代语境中自然生长。
二、当代题材的戏曲表达
面对现代题材,曾绍娟展现出惊人的转化能力。《蓉城快递》将视角投向普通外卖员,传统戏曲的虚拟化表演与电动车骑行完美融合。当演员用虚拟马鞭表现骑行时,程式化动作与现代生活场景产生奇妙化学反应。这种创作实践证明,戏曲程式不是束缚创新的枷锁,而是通向艺术自由的桥梁。
在扶贫题材剧《山路弯弯》中,曾绍娟创造性地运用川剧帮腔表现群体心声。当帮腔演员用现代和声演绎传统曲牌时,山民脱贫的集体意志获得史诗般的表达。这种创新不是对西方戏剧的简单模仿,而是让传统戏曲美学在当代题材中自然流淌。
三、跨界融合的艺术探索
曾绍娟的新编剧目常给人带来惊喜。《量子纠缠》将戏曲时空观与量子物理概念结合,舞台设计借鉴新媒体艺术,但核心仍是川剧的虚拟美学。演员通过身段表现微观粒子运动,看似离经叛道,实则是对戏曲以虚写实传统的当代诠释。
与交响乐团合作的《蜀道难》,曾绍娟找到川剧高腔与西方交响乐的共鸣频率。当帮腔与铜管乐声交织升腾时,李白诗中的蜀道艰险化为震撼人心的视听景观。这种跨界不是形式拼贴,而是寻找不同艺术形式在美学本质上的相通之处。
在传统戏曲面临传承困境的今天,曾绍娟的新编创作给出了充满智慧的答案。她的每部作品都像精心培育的盆景,既保持传统戏曲的基因图谱,又生长出符合时代审美的艺术新枝。这种创新不是否定传统的革命,而是让古老艺术持续生长的进化。当我们凝视这些新编剧目时,看到的不仅是传统戏曲的当代转型,更是一个艺术家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与生动实践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